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药膳养生

煲什么汤可以补气血的?

    发布时间:2022-09-06 08:57:10   来源:Anita   

补气血可以食用猪蹄姜汤,银耳红枣汤,蜜饯姜枣龙眼都可以补气血,还不会导致上火;菠菜鸡蛋汤治血虚型贫血,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口唇、指甲淡白,神疲乏力;红枣木耳汤,治面色苍白或萎黄,体虚无力,头晕目眩。

气血充足身体好,吃哪些食物补血比红枣还要强?

说到补血,也许很多人都知道红枣补血,但是其实有很多食物比吃红枣还要补血。

最补血的是动物的肝脏。

动物肝脏是以血红素铁为主,能很好地被人体吸收,是人们补铁的良好食物来源,但因其胆固醇含量较高,应对其摄入加以控制。

对于正在长身体的青少年,还有月经期间的女性朋友,每周可以吃1~2次,每次大约50克左右,也就是差不多一个鸡蛋大小的分量;而上了年纪的的中老年人来说,每周建议吃一次就好,最好不要超过一次,并且每一次的量不要超过50克。

学会3招,放心吃肝

首先,要在正规的大超市购买。回家之后,一定要用清水反复清洗干净,避免肝脏毒素的残留。

其次,浸泡。浸泡是也是为了深层次的清理肝脏的毒素,建议切片浸泡。

最后,一定要煮熟才吃。

肝脏一定要煮熟吃,宁愿把它煮烂,也不能夹带任何一点血丝。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没有熟透的肝脏,残留毒素的可能性很大,非常的危险,严重的能引起中毒。

所以建议肝脏用炖、煮等高温焖煮的烹调方式。【68】

更多健康养生知识,可以关注今日头条[家庭医生杂志]

当归、黄芪、党参、白术、茯苓一起熬汤,有什么功效?

当归、黄芪、党参、白术、茯苓一起熬汤,有什么功效?

这几种中药一起熬汤可以起到补血补气,健脾祛湿的作用。主要用于气血两虚,脾胃虚弱所引起的面色苍白无光,神疲乏力倦怠,腹胀以及体虚出虚汗等症状。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每种中药的具体作用。

当归

当归味甘辛,气温,气清味重,可升可降,阴中有阴,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气请而辛,故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是补血养血的良药,头止血上行,身养血中守,尾迫血下流,被誉为补血养血的药王。

党归与黄芪配伍是益气生血药对,配伍后形成著名的方剂“当归补血汤”。黄芪味甘长于补气,气足则血生,当归味重养血,其气轻而辛,故又可行血。

黄芪

黄芪微温,味甘,归肺、脾经。具有固表止汗,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敛疮生肌,托毒排脓等功效,炙品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

黄芪配白术可益气养血,健脾生肌,促进伤口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治疗气虚下陷,冲任不固,经血失守之月经过多、崩漏下血、胎盘低置或有出血等状。配合当归可取补阳还五汤之意,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气,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当归尾长于活血,且化瘀而不伤血。

党参

党参具有补中益气、生津止渴、活血化瘀、调理脾胃、健脾益肺等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党参可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

白术

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等功效。白术有通利大肠之功,非守而不走之药,投以大剂量生白术健脾助运,补而不滞,通而不燥,润而不腻,且可化气,使津液生、血运旺,则肠道涩滞可解。

茯苓

茯苓效用主要在于利水渗湿,治疗水湿痰饮内停所致诸证;又健脾,治疗脾虚引起的各种病证。养神或宁心,茯苓利水渗湿,可使水湿、痰饮、虚热等从下焦水道而去,所以,宁心作用是利水作用派生出来的。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当归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这五味药一起熬汤,有什么功效?

一,如果是指炖汤加这些药物的话,就是食疗。有健脾补气血的功效。可以在炖鸡汤,骨头汤时加用,适量就可以。不用太在意配伍,用量。

可以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之证,无病症也是可以服用的,养生保健。无病症的用量不需要过多,免得补的太过生火。

如果脾胃虚弱,不欲饮食,并且腹泻,也可以考虑加山药。

如果气力不足,可以适当加重黄芪党参白术用量。

如果女性朋友面色痿黄或晃白,月经量少,属血虚的,也可以考虑加重当归,或者再加熟地。

当然具体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以上只是简单介绍。

二,如果以五味药物水煎服,喝中药的。治疗具体病症的,剂量就很主要,所以具体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

但整体来说还是以补脾胃养气血为主。

另外,此方看着像当归补血汤合用四君子汤去炙甘草。

当归补血汤,以当归黄芪两味中药,补气以生血,中医认为气易生而血难复,所以此方黄芪用量多于当归,比例为5比1,以治疗血虚发热等证。

四君子汤,为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味中药组成,具有健脾补气之功效,用量可以等量应用。

如果是取这两个方合用,但是很少不用炙甘草的,炙甘草,中医称之为国老,能调和诸药,所以作用也很主要。

这两个方子合用,可以补脾胃生气血。可以调节肠胃功能,也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造血功能。

房大夫的中医课,分享中医知识。喜欢的朋友记得点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