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药养生

味苦的中药都是败火的吗?

    发布时间:2022-06-27 12:09:37   来源:Anita   

味苦的中药的确有很多是“败火”的,不过中医术语就不叫败火了,要么叫清热,要么叫泻火。

但并非所有味苦的中药都是泻火的,有的苦药不泻火,有的泻火药不苦。下面我说说哪几种苦药不“败火”。

1、苦温药不败火首先,味苦,属于中药五味中的一种。但中药不止有五味,还有“四气”,包括:寒、热、温、凉。四气五味通常是连着说的。

败火,就是要把火“浇灭”“、降温”,那用什么“败火”?用寒凉的东西,冰棍败火,因为是凉的。

又比如你说的败火的药:

黄连,味苦,性寒,清热泻火;板蓝根,味苦,性寒,清热解毒;大黄,味苦,性寒,清热泻火。所以,很多味苦且性寒的药是清热泻火的。

黄连,味苦,泻火

但是,如果是味苦但性温、热的药,就不会有清热泻火作用。

比如

苍术,味辛、苦,性温,可以燥湿健脾,并没有泻火作用;陈皮,味辛、苦,性温,可以燥湿化痰,没有泻火作用;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可以散寒止痛,没有泻火作用。苦杏仁,味苦,性微温。可以止咳平喘,没有泻火作用。

陈皮,味苦,不泻火

反而,有时候苦温的药还会助火,因为他们是性温、热的。

2、小剂量的苦寒药不败火苦寒药也并非所有时候都是败火的。

苦寒药有两种作用:

苦寒药大剂量用时,清火力度大,苦以泻火;小剂量用时,有坚阴的作用,苦以坚阴。比如大黄,小量时健脾胃,没有明显泻火作用,大量时泻下、泻火、治便秘。

大黄,小剂量不泻火

苦以坚阴是中医的重要原则,坚阴就是把人体阴阳平衡的“阴”的部分固守住。像阴虚火旺的人,阴的部分就是亏虚的。

苦就能坚,人也具备这种特性。苦寒也常用于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人在苦寒的环境中,会很冷静,也会有所坚守。而大富大贵、得意洋洋的人,他的头脑往往是昏的。但环境也不能太苦,太苦会损伤阳气,人也会失去自信和希望。

总结:有的苦药不泻火,有的泻火药不苦所以,苦药和泻火、清热并不完全划等号,有的苦药不泻火,有的药清热泻火但却不是苦的,比如清热泻火药石膏,是辛、甘味的;寒水石,是咸味;芦根,甘味;淡竹叶,甘、淡味。

淡竹叶,味甘、淡,可泻热

苦药泻火是一个规律,但规律外总有反例。

不一定,它取决于药性而不是取决于味,味代表不了性,希望你以后有时间多看一些医书,多懂些药学。

中医方子几味草药能冶好一种病,草药之间产生什么反应,是如何知道的?

以自己身体为分析工具~神农尝百草。

住过农村散养过猫狗的人都知道,猫狗得病了是懂得找草药吃的,这是本能,不用人教。

而人其实先天也是有这种本能的,只是因人后天思虑太多,这种本能就退化了。只要通过一些训练手段,这些本能是会恢复的。

中医测试药性,就是利用这样的本能,并组合药性治病

其实这种本能我们并没有完全失去,大家在不同的环境下闻到不同的香味,是不是会产生不同的身心反应?喝不同味道的水呢?

中医仅是通过更专业的水平,将这些组合起来罢了。

首先你所定义的一种病,我的观点是中医看的是证,而不是按西医的病名来定义。

而这个证,四诊参合,确定各脏各腑虚实寒热表里阴阳,比西医单纯定义的一种病要复杂。

再来看书籍中对中药的介绍,入脏腑哪条经络,寒热温凉什么性质,解表或入里…其实都对应中医对证的判断。当中医诊断以后,根据对证的判断处方中药如同排兵布阵,各司其职,各就其位,为对证。

中医有经方派,即是说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里面的固定经方应用到位,或在原本书中的方子作简单的加减处方中药,基本用药不会特别多,按照原书药物配比进行处方。

可以确定的其中的组方药物不是前人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多一个少一个药,多一分少一分这样搭配看病人对照研究出来的。成书多是根据历史上至东汉的治病方搜罗积累而来。

补充说一下,我一直觉得古时中医的理论智慧远超过现代医学所能理解的范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医学科技验证着中医理论,包括经络当中的穴位点,也是被现代人以有磁场的良导点方式连接,与中医经络高度重合。对中医感兴趣,更多是对于这种中医智慧的崇敬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