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药百科

农村常见的半夏草,半夏根有什么药用价值?

    发布时间:2022-09-08 23:51:28   来源:Anita   

半夏是农村常见的一种野草,北方农村玉米地里常见,它的叶柄直接在地里钻出来,上面有三片小叶,整体长不高的样子。半夏的根,是一味传统中药,燥湿化痰效果很好。

认识半夏草半夏草又叫三步跳、地文、守田,是天南星科杂草,叶子是三全裂复叶,通常一株半夏有3-5枚这样的复叶。半夏的花,有点儿像白掌,佛焰苞状态,不过它比白掌小很多。

半夏草的根是一味上乘中药半夏的根块状,去皮干燥之后,即可入药,是一剂很好的清热药。半夏性温,味辛,有毒。具有燥湿化痰、消肿止吐、消痞散结的功效。另外,半夏在治疗胃癌、食道癌、皮肤癌及一些恶性肿瘤等多方面取得很好的疗效。

生半夏有毒生半夏是有毒的,它对口腔、咽喉和消化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半夏中毒会出现咽喉疼痛、肿胀、流涎、失音、痉挛等,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生吃半夏不得超过60克。半夏毒,可以用“生姜”来解。故而一些中医开药,都会用姜半夏,这样稳妥些。

半夏是农田常见杂草,只是因为使用除草剂的缘故,农田野生半夏少见了。中药种植区有专门种植半夏的,它对土壤要求严格,怕旱怕涝,喜欢有机质但是不能用过多化肥,种植技术要求比较严格。

欢迎关注“漫行草木间”。草木心,乡间味,细细品,漫漫行。

农村常见的半夏草,又叫做守田、蝎子草、麻芋果等。它的地下块茎即为中药材半夏,是传统中医祛痰湿的要药。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半夏的药用部位是根,以为地下挖出来的就是根。其实我们今天讲的这个半夏,作为药用的是它埋在地下的块茎,而不是根。植物长在地下的并不全是根,也有地下茎。茎与根最大的区别在于,茎是有节有髓的,大家有时间可以挖出来研究研究。

半夏这个名字,有什么来历?半夏这个名字,非常有季节感。关于它的得名,古今的观点是有争议的。唐代的颜师古在《急就篇注》中说:“半夏,五月苗始生,居夏之半,故为名也。”这个观点认为,半夏之名是来源于植物发芽的季节。

不过,现代植物学家普遍倾向于认为,半夏之名是来源于其采收季节。由于它的采收通常在夏天过半时,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个通俗好记的名字——半夏。

中药里还有不少药名与季节有关,比如夏天采收的夏枯草、春末夏初出苗后即采挖的夏天无、冬天地冻前采收的款冬花等等。这样的取名,在知晓药名的同时也记住了药材的采收季节,令人印象深刻。

生姜可解半夏毒半夏在我国古代民间,有“婆婆药”之称。据传古代有个小家庭,丈夫常外出,婆婆不喜欢温顺的媳妇,抱怨颇多。邻居看不过眼,教小媳妇在婆婆的饭食中加了半夏,老人吃后也无其他不适,只是说不出话来,无法抱怨小媳妇了。这“婆婆药”吃了说不出话,如何解?吃点生姜,声音就回来了,生姜能解半夏毒。当然,这仅是个消遣娱乐大家的故事,千万不可效仿!

半夏的毒性表现为对黏膜的强烈刺激作用,可导致剧烈的呕吐。研究表明,生姜汁及生姜中的姜辣素类成分可明显抑制半夏导致的炎症反应,缓解其毒性。临床上,半夏常以其炮制品,如姜半夏、法半夏等的形式入药。在使用生品时,应特别注意配伍和用量。

半夏的药用价值对于半夏的功效作用,我国药典描述如下。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可用于缓解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用缓解痈肿痰核。

简单理解,半夏这味药的功效特点在于燥湿化痰、消痞散结,为祛痰湿之要药。中医的“痰”,不仅仅指我们平常理解的痰,还包括了体内水液的异常积留;“湿”,指的是身体内部和外在环境导致的水液聚停。半夏的作用特点,除了有助于祛痰,还能帮助机体祛水饮、消痞结。

半夏的药用价值,从其在经方中应用,即可深刻体会。如:和胃散结、消痞除水,应用于减缓胃阳虚、水饮内停的生姜泻心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应用于缓解梅核气的半夏厚朴汤;调肝和脾、消痞散结,应用于改善寒热错杂之痞证的半夏泻心汤等,应用范围广,使用的频率也高。

半夏的配伍禁忌半夏的配伍禁忌,传统中医药理论讲得十分明确。十八反中说:“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明确指出半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此外,半夏是我国药典明确标注为有毒的中药材,生品内服要慎重,切勿自行滥用和误用。

码字不易,路过的朋友,点个赞!感谢转发、关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