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1-17 11:56:32   来源:Anita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 医的理论基础。精气学说认为气是生命的本 源,人体机制的正常运行需要精气的调和, 故凡为疾病,都是由人体之气的升降出人 失调所致。在阴阳学说中,阴和阳分别代表 着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事物对立的两面,阴 阳之间对立而又统一,相互间存在着交感、 制约、消长、转化等彼此依存而又斗争的关 系。五行学说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按 其基本属性分为五类,分别以金、木、水、 火、土命名,五者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 系。这三种学说涵盖了中医学中关于人体的 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的基本观 点,并且构成了对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最终 的理论依据。例如,在中医学理论中,表 证、热证、实证可归属于阳证的范畴;里 证、寒证、虚证可归属于阴证的范畴。再 如,中医认为,金、木、水、火、土在人体 中分别对应着肺、肝、肾、心、脾五脏,五 行平衡、五脏调和,人体才能维持健康和气 血旺盛。

中医学需要哪些学科基础?

中医师承学习科目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传染病学》、《医学伦理学》、《卫生法规》等。

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

《伤寒杂病论》的影响:

《伤寒论》在中国医学史,乃至世界医学史上,崇高的地位。其成书于东汉末年,其时,中医的理论基础已经相当的完备,以《内经》等为代表的一批医学著作已经在世上流行。

《伤寒论》也以其承前启后的作用,开启了中国医学的新纪元,其所阐述的理论与方法,至今仍在指导着中国医学的发展与实践,对世界医学,特别是日、韩等东亚国家的传统医学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一本专著:《伤寒杂病论》
辨证论治理论在《内经》初步形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但病变性质只强调了虚实寒热,病变部位只强调了表里,而且对于许多病症也没有具体阐明病变性质和部位。直到宋代,对大多数疾病还是以病名和症状作为治疗依据。直到明代楼英的《医学纲目》提出医生应首先分辨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的观点,张介宾《景岳全书》明确提出“八纲辨证”的理论。后人将楼、张的理论综合起来,形成了今天的完整的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所以,可以说《医学纲目》和《景岳全书》共同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