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中医学派流派的基础理论?

    发布时间:2022-11-27 16:16:32   来源:Anita   

中医的基础理论主要指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以及疾病的防治原则等基本理论知识,可分为:阴阳五行、藏象、气血津液、经络、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七部分。中医是我国国粹,也是世界文化瑰宝,它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三个国际流派:中国流派、日本流派、朝鲜流派。

中医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哪三部分?

1 基础医学方面,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为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2 临床医学方面,自东汉《伤寒杂病论》问世,奠定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以后,中医临床医学名家辈出,并逐渐趋向于学科分化,向专科发展。

3方剂学方面,是专门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的学科。

中医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的内容应该是四个。

1.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

2.中医学关于正常生命现象的理论知识,主要有气血津液,脏象,经络,形体官窍等内容。

3.中医学关于疾病的理论知识,包括病因,发病以及病机内容。

4.中医养生和治病原则。防病,延寿,保养生命。

传统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八--1气血津液~气

气、血、津、液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脏腑、经络、组织、器官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无一不是以气、血、津、液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为基础的,所以它们的生成、输布、转化和代谢,不仅关系到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而且关系到人体生命的健康与否,因此气、血、津、液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祖国医学中,气的含义涉及的范围较广泛,比如把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叫散“真气”。把代表各脏腑的功能之气分别称为“肺气”、“肾气”、“脾气”“心气”、“肝气”等等。把自然界中有益于人体的气候,叫做“六气”,有害于人体的气候叫做“六淫之气”,“疫气”等等。所以中医学里气的含义较多。但就人体内部的“气”而言,归纳起来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有营养作用的一种精微物质,如呼吸之气、水谷之气等均属此类。

二是指脏腑、组织、器官、经络的生理功能,如脏腑之气、经脉之气等均属此类。

因此“气”不仅是人体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是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时表现。

对人体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人之根本也”。气的分类及各自的生理功能都不相同,但总括起来它们的共同作用有以下五个方面。

(1) 气的推动作用 :

人的机体在气的推动下,使营养物质得以输布到全身的脏腑、经络及各个组织、器官,使它们得到濡润和充养,从而产生和维持它们各自的正常生理活动。气的推动作用,还能够改善血液的功能,促进血液的流通以营养机体。气的推动作用,还可使津液得以正常的输布和排泄。总之,气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个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血液的循行、津液的输布等方面的激发和推动的依赖者。如果气的推动作用减弱,就容易导致人的发育减慢、生殖能力低下或早衰等病症。

(2) 气的温煦作用 :

人体是恒温的,但是维持人体的正常体温,还要依靠气的温煦作用来调节。因为气属阳,有温煦的作用。临床中出现畏寒、怯冷、四肢不温的患者,就是由于气的温煦作用失调造成的,所以有“气主煦之”的说法。

(3) 气的防御作用 :

气有密固肌表和卫外的作用,因此气一方面具有防御外邪侵袭机体的功能,另一方面还有抗拒外邪的功能。《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说明了气有防御的作用。如果气不足,那防御的功能就会减弱则邪气容易侵入人体。一旦邪气侵入人体,正气不足则无力抗击邪气,以驱邪于体外,那邪气就会传入体内,而使病情加重。

(4) 气的固摄作用 :

气能够固摄体内的血液、汗液、尿液及精液等物质,以保障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如果气的固摄能力减弱,就会导致血液的循行不按常道而出现各种出血的病症。也会导致汗液和尿液的排泄没有节制,而出现汗出过多或尿频、尿崩的病症。还会导致精液不固藏,而出现遗精、滑泄的病症。气的固摄作用与气的推动作用共同维系了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5) 气的气化作用 :

什么是“气化”呢?“气化”是指把人体内的一种物质,分化为多种物质,或把多种物质合成一种物质,或把一种物质变为另一种物质,或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转化过程。如水谷之气,经过脏腑的作用转化为营气、卫气、宗气。真气转化为脏腑之气、经络之气。水液在代谢中的水化为气、气化为水的过程。以及精血互化、血化为气等等,都是“气化”的表现。所以气化有两个含义。 其一 是指精、气、津、血之间的相互化生,如精化为气,气化则精生等即指此而言。 其二 ,是指脏腑的某种功能活动,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这里的“气化”二字就是指膀胱的排尿功能而言。因此人们每日摄取的食物,变化成为体内的气、血、津、液,是离不开气化作用的。有了气化作用,才有人体的血液循环、水液循环、呼吸循环、消化、吸收等新陈代谢的作用。才有人体的视、听、言。行等机体活动的外在表现。故气化作用为脏腑的功能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人体生存提供了营养物质。同时脏腑的功能活动也是气化作用的表现。

气的运动是以升、降、出、入为主要的运动形式,无论是脏腑、组织还是经脉等气的运动都存在着升、降、出、入的运动形式,所以有“升降出入,无器不有”的说法。

升、降则是指气机的上、下运动形式而言。它是脏腑气机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比如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肾之气的升降是人体元气的升降运动。肝气主升,肺主清肃,肝肺之气的升降是人体气血的升降运动。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胃之气的升降是人体清浊的升降运动。心火下交于肾,肾水上交于心,心肾的升降是人体水火的升降运动等等。由于脏腑中气机的升降运动,使人体产生了生长、发育、衰亡的不同生命阶段。

出、入是指气机向内和向外的运动形式而言。是维持人体代谢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比如肺的呼吸、皮肤出汗是气的出入的运动。胃的受纳水谷、大肠的排泄粪便,膀胱的排尿是水谷的出入运动。这些代谢的出入运动,使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能够得到补充,废物能够排出体外,达到体内各种物质相对平衡的状态,生命的活动才能够正常进行。如果有“入”无“出”,那代谢的废物不能排出体外而郁于体内变为邪气,危及人的健康。如果育“出”无“入”,那机体得不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补充,从而导致生命活动的停止。所以气机的出入运动和气机的升降运动一样,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运动形式。

气指流动着的、微小难见的、在人体内无休止的无处不到的营养物质。同时也是指人体各部分的活动能力。由于气的来源不同,其分布、功能不同,因此它们的名称也不同。比如聚于上焦胸中的叫“宗气”。聚于中焦的叫“中气”。聚于下焦的叫“元气”或叫“真气”。宜发到肌表腠理的叫“卫气”。运行在脉中的叫“营气”等。现将它们的生成及功能活动分述如下。

“元气”就是真气,是人体的根本之气,又名为“原气”。元气是怎样生成的呢?它主要是由先天之精生化而来的,但是它又要依靠后天之气给以不断的补养。元气后天的补养,是由肺吸入的清气,脾胃腐熟、输布的水谷精微之气,下归于肾与肾中的精气相结合,再经过肾阳的蒸化作用而形成“元气”,用以补充和滋养先天之气的不断消耗。所以有“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的说法。元气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它是激发和推动全身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及经脉的生理活动的原动力。因为元气根于肾,它通过三焦内而敷布脏腑,外而敷布肌肤媵理,所以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另外,元气也是人体内诸气的慨括。如元气在心,就叫做心气。元气在肝,就叫做肝气等。故元气充盛则脏腑强壮,身体健壮而无病。元气不足则脏腑衰弱,体虚而多病。总之,元气是诸气的根本,是人体中最重要的一种气

“宗”有“主”的意思。它积于胸中,也叫大气,是贯注于全身之气的起点。宗气是怎样生成的呢?它是由饮食水谷所化的精微之气和肺吸入的自然界之清气相结合而积于胸中生成的。宗气的功能有三个方面。其一,宗气能够推动肺的呼吸,所以它和呼吸及声音的情况有关。宗气足则呼吸正常,声音洪亮。宗气不足则呼吸短气,声音低微。其二,宗气能够贯通心脉而推动血液的运行,以营养全身。所以宗气足,血液的循行也正常宗气虚弱,血脉的运行就容易出现凝滞的情况。其三,宗气下走气街、归之于肾,是人体出生后的元气形成的主要物质。因为宗气积于胸中,尚未向下归于肾者即是胸中的宗气。宗气下归于肾就形成元气。放宗气充盛则元气的补养就剂足。宗气虚弱则元气的补养就不足,那就会导致元气虚的病塞。总之,宗气主呼吸,行血脉并有形成元气的作用。在左乳下,其动应手处是宗气之脉,也即是心尖搏动处。如果此处搏动异常,例如搏动应衣,则是宗气外泄的反映。搏动绝而不至,则人就要死亡。由此而知,宗气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极为重要。

“营”和“荣”相通。有“营养”、“营运”的意思。营气是指能够围绕着全身运行的有营养作用的气。营气是怎样生成的呢?它是中焦的脾胃生成的。饮食入于胃中,经过胃的腐熟,脾的消化、吸收,把水谷中的营养物质化为精气,其中最精纯的部分就是营气。营气行于经脉之中,它的功能有两个方面。其一,营气有化生血液的作用。营气注入血脉之中,变化成为赤色的血液。故营气是化生血液的组成部分,而且与血同行于经脉之中,是营养全身的宝贵物质。其二,营气循行于人体的十二经脉之中,昼夜不息地周流全身,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上下、表里都能得到它的营养。营气充足则血的化生充盈,全身各部也都能够得到营养的补充。如果营气不足,不仅会造成血虚的情况,而且五脏六腑也得不到必需的营养,则会出现各种虚弱的病症。

“”有“捍卫”和“抵抗”的意思。卫气是指能够达于体表,起到保卫体表,保卫内脏作用的气。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它是怎样生成的呢?它是由中焦吸收的水谷悍气,先入于下焦得肾阳的蒸化而生成的,所以卫气生成于下焦。但是它又必须依赖于中焦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它的输布又必须依赖于肺气的宣发。故卫气是根源于下焦,滋养于中焦,宣发于上焦的一种水谷精气。卫气是水谷精气中的悍气,它的热力勇猛,脉管约束不住它的运行,所以它行于脉外。由于卫气向外而布散在体表的分肉、肌肤之间,向内而散于胸腹、肋膜之处,遍及全身,因此它的功能表现在对内温养五脏六腑。对外捍卫体表、抵抗外邪。并起到润泽、充实皮肤,温养肌腠、滑利分肉的作用。同时还能控制汗孔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以适应外界气侯的变化,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所《灵枢・本藏篇》有“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的说法。卫气充足则人体的腠理致密,抵抗外邪的能力就强。卫气不足则人体的腠理疏松,抗病的能力就低,最常见的外感风寒证就是卫气不足造成的。

近年来,通过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对卫虚外感病人免疫功能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lgG、IgM的均值较正常人明显降低,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另外,卫气不足也会导致出汗的异常。那卫气和营气的关系是什么呢?卫气和营气都是中焦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气生成的。但营气是脾运化后的水谷精微之气形成的,此气热力柔和,故行于脉中,属阴。卫气是水谷的悍气,此气热力强,行动勇猛即霞不利,故行于脉外,届阳。二者虽然循行途径不同,但在肺部相会。所以卫气和营气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营卫二气的正常运行是维护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