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人身上的脉络有多少条?

    发布时间:2022-12-13 11:55:45   来源:Anita   

一、人身上的脉络有多少条?

脉络是中医范畴的一个概念,指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

按照《黄帝内经》对脉络的划分,主要有十二条,主要是肝经、心经、脾经、肺经、肾经、心包经、胆经、小肠经、胃经、大肠经、膀胱经还有三焦经。

中医把这十二条脉络俗称为经络。其实构成人体的脉络上万条不止,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的身体有12条经络,主要有胆经、肝经、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以及三焦经等。

人身上的经络有108条?

二、中医,针灸,治病,的,原理,是什么?

针灸治病的原理,针灸,分九针各有所用,一般治经络病用三棱针,豪针,加艾灸,统称针灸,人体如宇宙,向一个大环,分阴阳,气血,就是寒热,热的很了水以蒸发,冷的很了水结冰,热的很了为阳刚,冷的很为阴盛,都为不同,阴阳不合,万物不生,医病之理调起阴阳平衡,寒者用阳补之,是冰化成水流通。天热为阳刚,调起风雨以降热,河流有水,大地水分够万物得所用,是打到中庸之道,刚好,针能调节人体气血,又叫补泻,实者泻,虚者补之,切麦而知,三棱针放血不用手法,针刺出血,病血出来,新血生,大环以通,全身气血通畅,身体健康。不过,会针灸的人不多。经通补泻,和法,通得针灸全手法的人不多,所以会出医疗事故,因为不知道针灸手法。会针灸手法就不会出医疗事故。

三、中医的起源与发展

中医在古代称为歧黄之术,为何称歧黄,是因为《黄帝内经》,而来。整部《内经》都是黄帝与歧伯以问答形式,来阐述病理,医理, 养生 的。《内经》的 养生 ,不单纯 养生 ,重要在于疾病预防。因此被中医奉为宝典,因此中医别称歧黄之术。

医与道同源,道家之修行离不开黄老,黄帝和老子。道家经典奉之为《黄庭经》。医与道都是以阴阳五行为基础,都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

《黄帝内经》公认为黄帝之术,其实未必, 历史 上没有记载,中国人的特点,好古,越古越好,越古越玄妙,越古越有权威性。书成而取之为黄帝内经,以始祖而命名,权威性强。就如同道家的《奇门遁甲》本成于东晋时期,(东晋时期是中国道教发展高峰,陶弘景,许旌阳,药王孙思邈,都成仙于这个时期)却托名烟波钓叟,与鬼谷子同期,甚至早于鬼谷子。

由黄帝内经,神农百草,为基础,以后代人孜孜不倦的努力,发掘,总结,经历了下一扁鹊,华佗,到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逐渐发展成了一个中国特有的医疗体系,再加上后世的李时珍,张景岳,李东垣等人的不断完善,使中医日臻完善。

中医的形成与我们黄土地文化是分不开的,与中国特有的哲学思想体系分不开。

从神农尝百草,逐步让人们了解各种草药的相生相克相合,与身体的病理,时疫之间的关系。体现人与自然一体,万物为我所用,生于自然,取于自然。内经更是从阴阳,五行,四时变化,日月盈亏等方面论述病理的产生,如何防治,如何去医。

随着时代变迁,文化的进步,这些理论更加细化。更加贴近现实。

举个简单例子,人体疾病在一年四季当如何防治。春季木旺,肝属木,木旺则肝旺,旺则升火。由脾气大,易发怒的人引起的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就应注意了,这个季节发病率极高,血压在二百以上,常备龙胆泻肝丸,二百以内,要备牛黄清心和牛黄降压。一百五以内要常服杞菊地黄。在中医讲这叫亢阳上亢,阴虚火旺。

再有在秋季,也就是农历八九十三个月,也应注意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秋属金,肝木秋季被克被伤,也易发此病。

中医不单是药物治疗,还有针灸,艾灸,拔罐,点穴按摩,正筋,正骨,等多种疗法,都能为人们解除痛苦。

由于传承的单一,普及性差,个人悟性,等原因,使中医一直单兵作战,发展很慢,局限性的限制,再加上近代西医的涌入,冲击。使传承了几干年的中医逐渐日暮西山。以现代人的浮躁,传统文化的缺失。再加上为了利益力捧西医,使劲黑中医的氛围形成。中医要翻身太难了。

四、中医的流派渊源是什么?

中医学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它的形成和发展中,受到人 们认识的不同和历史上各种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各种学派。 《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医学已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有了 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这就奠定了医学流派产生的基础。

汉代医 家张仲景熔理论与方药于一炉,写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 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专门探讨伤寒杂病的诊断治疗规律。 被后 世医家所推崇,称为医中之圣,《伤寒杂病论》亦被奉为经典, 形成众多医家的“伤寒学派”。

后来一些医家又根据自己的临床 经验和学习心得,各创新说,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其中 “金元四大家”比较典型。“金元四大家”是指金元时期(公元 1115 -1368年)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丹溪四位著名的 医学家。

在学术上,他们各有特点,代表了四个不同学派。刘完 素主张“火热致病”,善用寒凉药物,故称作“主火学派”或 “寒凉学派”,因刘氏家住河间,故又称“河间学派”;张从正主 张“病由邪生”,善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故称作“攻邪学派”; 李杲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善用“益气升阳”,创立 “脾胃论”,自成“脾胃学派”或“补土学派”;朱震亨主张 “阳有余阴不足论”和“相火论”,善用养阴降火,故称作“养 阴学派”,其师承授受,即形成“丹溪学派”。

后来还有薛己、 张介宾、赵献可、李中梓诸家及其门人,形成的“温补学派”, 叶天士、吴瑭为中坚的一派医家,侧重于温病瘟疫的研究,形成 了 “温病学派”。这几大学派成为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脉络。

上一篇:南京哪里办健康证快?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