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中医解释:人为什么会生病求解答

    发布时间:2022-11-11 03:19:43   来源:Anita   

人总是会生病的,中医对此有其独特的解释。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生病,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人自身抵抗力的下降――即正气不足,二是致病因素的影响――即邪气过盛。在疾病过程中,致病邪气与机体正气之间的盛衰变化,决定着病机的虚或实,并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变化及其转归。
正气是人体的生理机能活动极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邪能力以及康复能力的总称。正气不足是人体发病的前提和依据,《素问61评热病论篇》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之所以能够侵袭人体而致病,必然是由于正气先虚。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六淫、疫疠、饮食失宜、七情内伤、劳逸损伤、外伤、寄生虫、虫兽伤等,有时也包涵着机体内部继发产生的病理代谢产物,如:痰饮、瘀血、宿食、内湿等。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邪气作用于人体,可以发生不同的疾病,表现出不同的发病特点、病证性质、证候类型、病情轻重及病位。正邪纷争的过程中,邪胜正负则发病。
那么,邪正盛衰与病机虚实有什么关系呢?《素问61通评虚实论》中概括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也就是说,实的病机主要是邪气盛,虚的病机主要是正气虚。然而疾病的种类极多,疾病的过程亦较复杂,使邪正之间的盛衰变化呈现错综复杂。
病机或实或虚,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征象可循。但是,临床征象仅仅是疾病的现象,在现象与本质相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反映病机的或虚或实;而在疾病的现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特殊情况下,这些假象不能反映病机的虚实,所以临床分析病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而不被假象所迷惑。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过程中,邪正的消长盛衰不是不变的,在一般状况下,正胜则邪退,疾病趋向于痊愈或好转;邪胜则正衰,疾病趋向于恶化,甚则可以导致死亡。
此外,若邪正双方势均力敌,则可出现邪正相持,或正虚邪恋,或邪祛而正气不复等情况,这是许多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或遗留某些后遗症,或慢性病久不愈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医所说的病因有哪些

病因,即是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病因学说,就是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其临床表现的系统理论。 病因又称为致病因素、病源、病邪等。它包括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外伤等。另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原因和结果有时是相互作用的,在某一病理阶段是结果的东西,在另一阶段则可能成为病因,如痰饮、瘀血等,既是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可成为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 中医的病因学说,以宋代。陈无择提出的三因学说为代表。三因是指:一 外因:1六淫指自然界反常的,足以使人发病的,不正常的气候变化(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化,如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称作六气);2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疫疠之气”,其中也包含病毒、细菌一类的概念,如明末的吴又可指出:疫疠之气,非风、非寒、非暑,乃自然界别有的一种异气所感,限于当时科技发展水平,尚无显微镜,但已意识到微生物的存在。二 内因:指内伤七情,如喜、怒、忧、思、悲、恐、惊。有过喜伤心,怒伤肝,思虑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和“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思则气结”,“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惊则气乱”等说法。三 不内外因,指饮食、劳逸所伤和虫兽咬伤,跌打损伤,刀刃枪伤,现代多发的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均属此类。 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或“六邪”。 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温作业中暑、居住潮湿易感湿邪等。 六淫可单独作用机体而致病,也可二、三种邪气同时侵袭人体致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湿热黄疸,风寒湿痹等,且可互相转化,如风寒不解入里化热;热邪不解耗伤津液可化燥;热极生风等。侯 中医除指六淫为病因外,也将六气的特征与该病症状联系起来认识而形成病证名称,即风证、寒证、湿证、火证、燥证……等.这些病证与六淫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风邪侵袭引起外感风寒,但有的并不要外感疾病而有类似风寒湿燥火的证候,如风疹块,临床表现起病急,消退快、瘙痒等,与风的“善行而数变”的特点相似,一般多认为是由风邪所致,由于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也可产生与外感六淫所具有的某些类似的性质和证候特点,中医为区别外感六淫称之为内风、内寒、内燥、内火、内湿等。

上一篇:中医四诊指的是什么?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