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所谓的有名中医真的有用吗?

    发布时间:2022-04-26 00:48:36   来源:Anita   

中医当然有用了,不然传承这么多年的中医难道只是用来做心理辅导的?宫廷的那么多御医都是吃干饭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中医能治病是不争的事实,只不过凡事都没有完美的,中医有擅长的地方也有不擅长的地方,因为对疑难病症的见效慢,所以在西医盛行后,被人们有所排斥,但也不能完全否定中医在历史长河中所建立的功绩。

一、中医的起源

中医起源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解剖学和医学分支已经出现。采用了四种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包括针石、针灸、汤剂、艾灸、导引、配气和祈祷。自古以来,就有“医学与道德相通”的说法这种影响可以追溯到黄老道家的经典―― 《黄帝内经》,它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也是中国医学宝库中最早的医学经典。

二、中医的发展

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出现在东汉时期,他就知道了“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并总结了“八法”。华佗以精通手术和麻醉而闻名。他还创办了“五禽戏”健身体操。唐代孙思邈总结了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收集了5000多张方剂,并采用了辨证施治。因为孙思邈的医德很高,被大家尊称为“药王”。

三、中医的繁荣

龙门石窟的药方石窟门上刻有许多唐代的药方,多达150多种。使用的大多数药物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物。处方包括内科、外科、儿科和五个官科等。所涉及的药材可以在民间找到,给老百姓带来很大的方便。这些方剂不仅能治疗常见病,而且能治疗疑难杂症,如食道癌,可采用治噎方治疗。10世纪日本学者将其列为《医心方》,显示了其价值和影响。方剂洞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方剂,在中医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四、中医的衰退

明清以后,温病学派出现并逐渐取代了中医经典学派。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写于明末,标志着中国传统医学的衰落。在同一时期,蒙医和藏医都受到了中医的影响。医学在朝鲜东部也有很大发展,例如徐军写了《东医宝鉴》。

清朝末年以来,中国被西方列强侵略,国力衰弱。与此同时,现代医学(西医)的涌入也严重影响了中医的发展。在中国,许多人提倡医疗现代化,而中医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方式来检验它,中医陷入了是否存要废除的争论之中。属于中国医疗体系的日本和韩国医学也是如此。

从这些历史发展可以看出,中医在医学界的地位,如果真的可以取而代之,那么早就没了中医了,之所以现在还有中医中药的存在,就是因为它的不可替代。

中医药诞生于原始社会。 中医理论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基本形成。 此外,它对汉字文化圈的国家的医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日本传统中药,韩国朝鲜族医学,韩国朝鲜族医学和越南东方医学都基于中医。 中医药承载着古代中国人抗击疾病的经验和理论知识。 它是在古代简单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学实践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我认为中医是十分有用的,原因如下:

1、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视为气,形,灵的统一体。 通过“看,听,切”的四次会诊方法,对人体的病因,疾病,部位,病机分析和五种内脏器官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然后得出疾病的名称,总结病症的类型,并运用辩证的治疗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2、中医治疗手段丰富,例如针灸。中医保健疗法,针灸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帮助。 经常针灸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还可以调节阴阳失调。 针灸可以疏通经络。 经络贯穿整个身体,并相互连接。 经络形成人体的血液循环并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 它们垂直和水平连接。 如果失去温暖,气血不畅,将患上一系列疾病,或停滞或瘀滞,或虚弱或结实,或感冒或发热,或气血失血,或阴阳偏见。 针灸治疗可以利用“清经通气”的功能。

3、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多个器官,组织和器官组成。 每个组织和器官都有不同的功能,这决定了身体的整体统一性。 人与自然的统一,自然界具有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 自然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并且人体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使用并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中医的医学理论思想在给现代医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可以说西医很多知识都是基于中医提出的。

我们应该发扬传统、吐故纳新、中西结合、面向当代,成为全世界关注中医学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