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儒道思想是怎么看中医养生文化的?

    发布时间:2022-03-11 01:27:22   来源:Anita   

如今,人们在解决了温饱之后,最关注的是健康,是养生。你或走进书店,或打开电视,或与人交谈,各种各样的养生知识扑面而来。由此可见,人们对养生的重视程度。

寻根溯源,中医养生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是儒道两家思想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它在构筑灿烂的华夏文明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医、中国人与中国社会。

目前,这股传统养生新旋风的掀起,深刻说明儒道智慧不仅符合现代社会人的生命之所需,而且在科学养生方面更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天人合一”催生整体观念

现在,我们说得最多的词是“和谐”,这正是《周易》的核心思想。它把自然和社会看作一个整体,提出“天人合一”思想以及天地人之道,即“立天之道,曰阴与 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以天道推知人事,从自然发展中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效法自然,并寻求建设和谐社会的方法和技术。

基于这种和谐思想,中医提出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作为中医养生文化开山之作的《黄帝内经》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应该与自然、与万物同生共存,和 平共处。人遵循自然界变化的内在规律,进行饮食起居、工作运动,并随着四时气候、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而进行调整。那么,顺其自然、融入自然,可以 少生疾病、延缓衰老、益寿延年;违背自然、破坏自然,必将受到自然的制约和报应,将会引起疾病,损害机体。

中医的经络养生,把人的脏腑经络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中医时节养生以及中医饮食养生和中医情志 养生,也是儒道思想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中医养生的整体调节优势。如孩子脾胃弱,不能多吃冰淇淋,老人肠胃功能差,晚上应该多喝粥。按此自然规律养生,同 时,注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也就“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有了病,中医不是主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注重从整体上进行调理。用针灸、按摩、贴敷、拔罐等非药物疗法,以及天然药物养心神,补气血,调脾胃,使五脏六腑处在和谐、顺畅、平衡之中,病的症状自然而然就缓解了,消失了。

“化干戈为玉帛”。中医提出的与病毒共存、与肿瘤共舞等观点,不仅提高了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命,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顺应自然、注重整体和谐的重要性。

儒家文化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仁”。“仁”对内在于自身的心境和修为,对外在于对待他人的态度。孔子讲“仁者爱人”,对除自己之外的他人有着爱之心,这是一种爱自己的表现,推己及人呈现出对自我所在世界的肯定,是一种非常积极而富有德性的态度。

孔子所提倡的德性最主要体现在对人的道德上(这与古希腊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哲学家的观点有一些区别。他们对正义与德性的看法不专门针对应该如何对待他人,而是以探索世间(甚至物外)最根本的正义、德性为最终目的。),换句话说,孔子是关心人的。他不仅关心每个人自我的德性是否完满,还强调人在社会上是否生活得有意义、相互间的行为是否顺心而得体。不得不说,孔子是一个非常富有人文关怀的思想家,“仁”的前提一定是人。

孔子对人的关注在中医药文化中有着非常好的体现。引入西方医学作为对比,中医在诊疗时非常关注病人个体的不同体质。“辨证论治”不仅仅是看见病症本身,而是结合了不同病人的情况综合考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