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药养生

黛蛤散的功效和作用

    发布时间:2022-06-28 00:51:08   来源:Anita   

黛蛤散 【处方】 青黛30g 蛤壳300g 【性状】 为灰蓝色的粉末;味淡。 【炮制】 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 清肝利肺,降逆除烦。用于肝肺实热,头晕耳鸣,咳嗽吐衄,肺痿肺痈,咽膈不利,口渴心烦。 ...

中药“细辛”的功效和用途是什么?

细辛性味辛,温。
功用主治
  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   (1)发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或风寒所致的头痛,可配麻黄、藁本。   (2)温经止痛:用于寒邪入络之肌肉关节痛。   (3)温化寒痰: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气管炎。   (4)宜通肺窍:用于鼻炎、鼻窦炎。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0.3~1钱。外用:研末撒、吹鼻或煎水含漱。   细辛有小毒,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细辛作单味或散末内服不可过钱(3G) , 如入汤剂便可不拘泥于此.细辛在煎煮三十分钟后,其毒性成分黄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

中医的茯苓作用是什么

茯苓能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通窍凝心,安神定志,治脾虚湿盛,心脾虚,惊悸失眠等。茯苓药性甘、淡、平,入心、脾、肾经,茯苓功用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凝心,茯苓这个药,历来被认为是治湿利湿的主药,所以水湿不调,膀胱气化不畅,引起小便不利,水肿等,我们常用它来健脾补中,治疗痰饮,故脾虚失调,痰饮失调,心悸失调,常用。
事实上,茯苓药性很平和,它既不热也不寒,虽然补不了,但也不是特别猛的那种药,同时它还能扶正祛邪,所以脾虚湿润,食少体倦,肠鸣腹泻,我们都可以用茯苓,入心、脾、肾经,能益心、脾、生化之源,通窍而凝心,安神,所以对心脾两虚,惊悸失眠等,都能起到健脾宁神的作用。

中药吴茱萸、山茱萸、乌药、乌梅、泡姜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主治什么?

吴茱萸的功效:温中止痛,降逆止呕。主治:脘腹冷痛,呕吐吞酸,疝痛,虚寒久泄,脚气水肿。
山茱萸的功效: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主治:腰漆酸痛,眩晕耳鸣,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盗汗不止。
乌药的功效:顺气开郁,散寒止痛。主治:寒郁气逆,胸腹胀痛,宿食不消,小便频数,寒疝作痛。
乌梅的功效:敛肺,涩肠,生精,杀虫。主治:肺虚久咳,久泻,久痢,消渴,蛔虫呕吐,腹痛;外用牙关紧闭;赘疣胬肉。
泡姜的功效:温中逐寒,回阳通脉。主治:心腹冷痛,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湿寒痹。

中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箭芪,百本,王孙,锦芪    
    味甘,药性温。归肺、脾经。    
    功能托疮生肌、补齐固表。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炎,体虚自汗,糖尿病,久泻,子宫脱垂,体虚浮肿,脱肛,慢性溃疡,疮口久不愈合。



    临床应用:    
    1.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治气虚卫表不固,风湿外客,一身尽重,关节烦痛,或腿足浮肿,汗出恶风,脉浮者。防己12g、黄芪15g、白术9g、炙甘草6g、加生姜四片、大枣1枚,水煎,去渣温服。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愈。本方中黄芪补气健脾补肺,尤能固表行水。与防己相配,去风不伤表,固表不留邪,利水之功增强而不伤正气。共为君药。    
    2.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治虚劳病,阴阳气血俱虚。现用于胃,心,肺等慢性消耗性疾患。小建中汤加黄芪12g.水煎去渣,后入饴糖微火熔化,每日1剂,分3次温服。本方由小建中汤加黄芪而成,黄芪配饴糖,则甘温益气之力更佳;与桂枝相合,则温阳以益气;与芍药合用,又有益气和营之效。    
    3.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9g, 芍药9g, 桂枝9g, 生姜18g, 大枣12枚(一方有人参)水煎,温服。一日3次。方中黄芪为君,大补脾肺之气,固表实卫,则外可御邪,而内可护营。


 黄芪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