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在中医中,为什么肾阳不足会导致痰饮

    发布时间:2023-01-12 04:55:35   来源:Anita   

①痰饮的形成,多为外感六淫,或七情内伤,或饮食不
节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化不利,水液代谢障碍,水液
停聚而形成。由于肺、脾、肾、肝及三焦等对水液代谢起着
重要作用,故痰饮的形成,多与肺、脾、肾、肝及三焦功能
失常有关。如肺失宣降,津液不布,水道不利,则聚水而生
痰饮;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可以凝聚生痰;肾阳不足,水
液不得蒸化,也可停而化生痰饮;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津
液停积而为痰为饮;三焦水道不利,津液失布,也能聚水生
痰(
3
分)。

②痰饮的致病特点为: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水
液代谢;易于蒙蔽心神;致病广泛,变幻多端(
3
分)。

痰热上犯是什么意思

痰热内闭证:痰热内蕴,阻闭心神,以胸胁胀闷、灼痛,咳嗽气喘,咯痰黄稠,或有哮鸣,发热口渴,或神志昏迷,谵语狂乱,或昏仆喉中痰鸣,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凡出现闭证皆属危重症候。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故痰热壅肺证在其病机演变过程中,每易化火而成痰火之证。若因于痰火壅盛,出现颜面掣动,手足振摇或搐搦,身热,咳嗽多痰,脉洪数,称为“痰火痉”;若因于痰火上逆,出现头痛脑鸣,或偏侧头疼,胸脘满闷,呕恶,泛吐痰涎,心烦善怒,面红目赤,称为 “痰火头疼”;若因于痰浊来火,上蒙清窍,出现眩晕,头目胀重,心烦而悸,恶心,泛吐痰涎,口苦,称为“痰火眩晕”;若因于痰火扰动心神,出现怔忡时作时止,因火而动,称为“痰火怔忡 ”等。诸证均可为痰热壅肺之变证,亦可单独发病,临床当视具体病证,或清化热痰以解肺壅,或再辅以镇痉、熄风、安神、降火等法,务使药随证用,适合病情。

胜湿、解痉、痰饮是什么意思?

胜湿:就是解除风湿,是一种对于疗效和作用的形容词。
解痉:就是解除痉挛。比如抽筋就是肌肉痉挛,缓解抽筋就要用解痉的办法。
痰饮: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之分。广义痰饮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狭义的痰饮是指水停在肠间沥沥有声。

中医怎么定义“痰”?

(1) 有形之痰饮: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或闻之有声的痰饮。

(2) 无形之痰饮:指某些因痰饮而引起的疾病或症状。由于其临床虽见痰饮之常见症状,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心悸气短、神昏或癫狂等,但看不到有排出的实质性痰饮,而此类病证如按痰饮进行治疗,又能收到同样的疗效,故称其为无形的痰饮。

此外,痰饮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之痰饮,系指由呼吸道所咳出的分泌物。而广义之痰饮,则除上述咳吐而出之痰液外,还应包括留滞于体内因水湿凝聚而成之痰饮水邪及无形之痰饮病证在内。

关于痰饮的性质,由于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都是由于人体津液代谢失调而形成,因此四者皆为阴邪,故痰饮病邪性质属阴,一般以浓度较大,质地稠粘为痰;而把浓度较小,质地较为清稀者称为饮,故两者区别即在于痰稠而饮稀、痰浊而饮清。从寒热性质来分,前人又有“痰热而饮寒”的说法,认为“得阳气煎熬则成痰,得阴气凝聚则为饮”,但从临床实际来看,亦有寒痰或热饮者,故不可一概而论。痰饮具有聚散不定,流动不居之特性,故可以流窜全身各处而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