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什么是中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2-12-25 17:30:34   来源:Anita   

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关中医药的内容,包括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知识和文化资源,促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的全面和健康开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

中医诊法,中国传统医药之一,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医诊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主要运用“四诊”的方法诊察疾病,探求病因、病位、病性及病势,辨别证候,对疾病作出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中医诊法有着悠久的历史。战国时期名医秦越人(扁鹊)擅长“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2006年05月,中医诊法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类。

中医是如何起源的,是圣人们传下来的吗?

“金元四大家”将中医系统分成了四大学派,分别为: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

刘完素(公元1100一1200),字守真,河间人,故世称刘河间,北宋末至金章宗年间,因母病不治发愤学医,从《内经》病机19条阐发病多从火化,故称为火热派的代表人物,药喜用寒凉,对后世温病学派影响较大。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河间六书》等。

张从正(公元1156一1228),字子和,号戴人。睢州考城人。私淑刘河间,但治病以攻邪为主,对汗、吐、下三法有独到见解,成为攻下派的代表人物,传世之作有《儒门事亲》等,因其善治急证,故推为四大家之首。

李杲(公元1180一1251),字明之,号东垣,河北真定人,师从《医学启源》作者,易水学派创立者张元素(字洁古)。注重脏腑功能的调节,而以脾胃为中枢,成为脾土派的创始人。传世有《脾胃论》等。

朱震亨(公元1281一1358),字彦修。骛州义乌人,因其居前有一溪流,名丹溪。故世人尊其为丹溪先生。学术观点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善用滋阴之法,被后世视为滋阴派创始人。传世之作有《格致余论》,《丹溪心法》等。

中医源于圣人

传统观点认为,中华医药知识是伏羲、神农、黄帝等上古圣人传下来的。《淮南子》、《通鉴外记》就提出,“圣人出”才有“医方兴”和“医道立”;唐代医学家王冰认为中医学是“三圣(伏羲、神农、黄帝)道”。

因此,《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等早期医学经典才会托名上古圣人之名。这样的传说也非常多,如伏羲画卦,才有了阴阳学说;神农尝百草,才有了中医的药物学知识;黄帝与天师岐伯问答,始有《黄帝内经》。

中医来,懂五行与身体部位的来…

五行在人体其实是指五大系统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及相似的属性。
简介如下(相关的系统以横杠相连)
1.木-肝-胆-眼-泪-指(趾)甲-筋-酸味-怒-春天
2.火-心-小肠-舌-汗-面部-脉-苦味-喜-夏天
3.土-脾-胃-口-涎-唇-肌肉-甜味-思-长夏(即夏至到立秋)
4.讥长罐短忒的闺痊酣花金-肺-大肠-鼻-涕-皮-汗毛-辣味-悲-秋
5.水-肾-膀胱-耳、二阴-唾-骨-头发-咸味-恐-冬

具体可以参看《中医基础理论》或者《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