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毒,得荼而解之”出至哪

    发布时间:2022-12-15 16:15:19   来源:Anita   

传说,神农尝百草而始有医药,神农氏因此被誉为我国中医医药及医药文化的创始人。这个传说来源于《神农本草经》,其原文是这样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是一个与神农氏、炎帝共生的传说,三者有一个产生、加工、完善以至于最后定型和传播的过程,是人们共同“工作”的结果。正因为这样,我们很有谈一谈这个记载的必要。

一、关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来源与转述

《神农本草经》又叫《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医药典籍。它的原书已经散佚,现在看到的由后人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而成,所以,该书有三卷、四卷、八卷的不同记载。这本书按上、中、下三品分类记载了365种药物的主治、功效。除此之外,它还总结概括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及服药方法、剂型忌宜等中医方药基本理论。这个典籍托名神农所著,实际上是历代医家医药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关于这个典籍的成书年代,一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一说是汉代。我们不妨笼统一点说,成书于秦汉时期吧。这正是炎帝、神农氏传说的形成时期(主要集中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转述这个传说的文字大多数也是这个时期出现的。 除《神农本草经》之外,还有下面的这些书籍也记载了这个传说:

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曰:“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羸{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饶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读音xiù,泛指各种气味)味所主,以播百谷。”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炎帝神农氏……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

唐・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谓:“(神农氏或炎帝)于是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尝百草,始有医药。”

宋・罗泌《路史・外记》说:炎帝神农氏“磨蜃鞭茇,察色腥,尝草木,而正名之。审其平毒,旌其燥寒,察其畏恶,辨其臣使,厘而三之,以养其性命而治病。一日间而遇七十毒,极含气也。”

宋・郑樵《通志》记载:“民有疾病未知药石,乃味草木之滋,察寒热之性,而知君臣佐使之义,皆口尝而身试之,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或云神农尝百药之时,一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应周天之数。后世承传为书,谓之《神农本草》。又作方书以救时疾。”

清・袁了氏《增补资治纲鉴》云:“作蜡祭,以赭鞭鞭草木。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温平寒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常一日遇十二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

茶的发现利用,流传最广的是“神农”说,已有上千年的历 史。古今茶书,很多都把茶的起源,归功于神农,它是根据《神农 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得来的。 然而,查遍今存《神农本草》、《神农本草经》、《神农古本经》 等各个版本,又旁及《本草蒙筌》、《本草崇原》、《本草衍义》 等古书籍,均未找到上述文字。因此,“神农”说的真实性值得怀 疑。更何况,研究茶被人们发现利用的过程,仅仅依靠神话传说是 远远不够的,缺乏科学的严谨。

茶之为用,应是起源于食用,中国人对茶有文字记载,最早只追溯到西汉,关于神农的传说是历代人们口耳相传,然后总结写下来的,真实性待考证。

而且那个说是普洱茶的,应该也不对,神农本草经,即使说的确实是茶叶,那时应该也只是生煮羹饮,还没有制茶工艺,黑茶到唐宋时期才有的。不过如果根据地理位置来看,采的是原始茶树并且是大叶种的可能性比较大。

都说神农本草经,你们读过神农本草经吗?神农本草经中根本就没有“茶”或“荼”这类!难道你们你们读的神农本草经已经超出了现存的版本?

神农本草经

上一篇:浙江中医药大学怎么样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