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中医病因是

    发布时间:2022-11-19 00:24:41   来源:Anita   

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中医认为人生存于自然界和社会之中,与自然界、与社会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有机整体,当这个整体的和谐性遭到破坏,就会导致个体疾病的发生。

不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社区、家庭、人际交往等因素发生异常变化时,都会成为导致疾病的原因。另一方面,人体自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某一部分的变化也会影响其他部分乃至全身功能的变化。所以致病因素既可以来自外界,也可以来自人体自身。

中医病因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①强调正邪关系:正是指正气,即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邪是指致病的邪气。正气与邪气是一对矛盾,在这两者之间,正气是决定的因素。《黄帝内经》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同样感受邪气的情况下,人体是否发病取决于自身正气是否充足。②审证求因:中医在分析病因时,一方面需要寻找疾病发生的直接因素,如突感风寒之后,出现恶寒发热等外感证候,感冒风寒是其直接的病因,但是在很多情况下,需要从病人临床表现的证候来分析原因,这就叫做“审证求因”。对于病因中的自然因素,多采用唯象的方法来认识和描述。例如在自然界中,风具有流动的特点,根据这一观察,得出“风性多动“

的结论。所以在临床上见到以动摇不定为主的病症时,其病因多归结于风邪。这种归纳的方法虽然非常直观、形象,却很符合中医学唯象思维中“观物取象”、“取类比象”的思维模式。③三因分证:中医把致病的原因归纳为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类,内因是指因情志剧烈变化而形成的致病因素,外因是指因气候变化而形成的致病因素,把这两种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称为不内外因。

为了便于掌握各种致病因素的致病特点,指导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从《黄帝内经》起就对病因种类进行了划分,提出了“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将六淫邪气划分为“生于阳者”,将饮食居处失常划分为“生于阴者”,把病因分成了阴阳两类。

汉代的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把病因明确分成了三类:一是“经络受邪,入脏腑”,属内所因;二是“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属外皮肤所中;三是“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宋代的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以《金匮要略》的三类病因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三因学说”,将六淫邪气归纳为外因,七情所伤归纳为内因,饮食、劳倦、金刃、虫兽归纳为不内外因。在这里应当明确的是,陈无择所提出的“外因”、“内因”指的是导致疾病的病因来源及疾病发展趋势的由外而内或由内而外,并非指哲学上的内外因概念。“不内外因“是指六淫七情之外的致病因素。

中医的病因理论是根据长期的医疗实践观察和经验积累逐渐形成的,尽管陈无择的这种提法有不完善的地方,但他的“三因论”作为病因分类的一种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由于中医病因理论的内容与中医的诊断、辨证、治疗紧密相关,因而后世医家多结合陈无择的“三因论”将病因理论进行了总结概括,即外感病病因为六淫、疠气,内伤病病因为情志、劳倦、饮食,创伤病病因为金刃、虫兽等。

对于疾病,现代医学的宗旨是迅速的消除不适症状,然后长期服药控制使症状减轻或者不再出现,认为症状就是'病',只要症状消失了,病就好了 ,而不去探究症状背后真正的原因。
而中医则认为症状不过是疾病的通讯员,就好比长期劳累过度容易得感冒,感冒的症状出现是因为疲劳,你的免疫系统强制你休息,而你只关注感冒的不舒服,而忽略自己的生活方式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因此中医的病因就是过度劳累需要休息,而不是仅仅吃感冒药治感冒。

上一篇:如何分析中医四诊?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