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中医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12-18 03:40:06   来源:Anita   

《中医药法》实施了一个多月了,其间又逢国药传人冯根生辞世,一篇篇官阁体的重振中医的呼声见于各种媒体,写得不痛不痒,不着边际,不见初心。一着急,我忍不住写了这篇毛文,不喜请喷。

中医自《内经》集传统医药认知观与方法论大成,在两汉时期走向巅峰,几千年里扁鹊、华佗、张机、孙思邈、傅青主、叶天士等人才辈出,用治病救人的方式护佑着中华民族,使得中华血脉延续不断、文明传承不息,这在世界文明古国中是绝无仅有的,中医功不可没,更不容抵毁。他从鼎盛走到相对没落,到今天有点无助无望的地步,客观上主要是因为现代科技的兴起,应用物理化学的飞速发展,冲击了用朴素哲学和生命学支撑起来的中医理论和实践,打击了中医界的理论自信和疗效自信,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崩溃的危险。但是在医患目所能及的范围里,我们又该看到多少流弊和乱象:

关于机制,这个不好太多说,但至少普遍存在管理和考核上的功利主义,更无论“三代不医”。

关于认知,行业规划上的消灭中医和抵制西医两种极端态度,传承上的门派之争和实践中的医者相轻的现象,互杀式自杀式的争论怎么发展中医?

关于教学,包括大学教学课程设置上的西医课偏多中医课偏少,生源上的全理工科无文科生,无论预防、临床、康复、药剂、检验等。没有文科生的中医学如何去研究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怎么去潜心于天书一般的古籍?

关于临床,无论中医院还是综合医院,中医永远是辅助科室,没有临床医案怎么能提升业务水平?

关于药材,时下本已野生少种植多,却舍生物炮制而用化学泡制,好材出口差材内销,如何保证疗效?

关于发展,在利用现代科技上的基本否定论,在行业提升上缺乏专业数理分析、现代病理与传统方证的规律和中医药大数据建设,怎能与时俱进?

。。。。。

说实在,中医这种现状于医学业者是仰俯有愧的,也无需自欺欺人的。需要以壮士断腕精神来发展的,我看过一些医者的论述,以为有些离谱,我认为近期无非两个传承发展:

第一传承,以《内经》为导引,向上追溯诸子百家文献甚至更早,寻找内经成熟理论的源头和经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疏理流传脉落,比如汉末建安三子,仲景、董奉、华佗,理论实践内外兼修,各科成就,各有千秋。其实他们理论又各不相同,阴阳四诊五行六经八纲。仲景之六经并非灵枢之六经,里面条条缕缕是怎么建立,怎么演变,当时的内外科男女科针刀术丰富而发达,没落前的记载怎样的。关于华佗的遗作在哪,傅山一系是否华佗真传,中间千年脉落是怎样走向的。还有,必须摒弃门派之争、文人相轻的现象,什么火神派、经方派、温病派等等,不看派别看疗效。如果我是学医的,在传承上不打破沙锅是不肯罢休的。

第二创新,创新并非推翻传统理论基础,而是继承好老祖宗的东西,理解精神内核,最朴素的也是最安全的最真实的,其实现代推崇的全息理论是他一种低端的表述形式。于中医,目前的创新觉得主要是文化传承、科技创新,要吸收现代科技,尤其是声像技术、精密测检,不仅是临床医学的诊断利用,更要通过声像和检测数据回归到中医的望闻问切和各种辩证与之对接,重新诠释“是证是方”,从而成为其技术支撑,建立科技与传统病机病证方剂的有机联系,让器质血液等物质状态数据转化为对应阴阳六经的描述,同时,使人体的健康数据如同汽车一样,既有机油和机械的,也有汽油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再应用数学模型成果,建立中医药顺天应人的大数据平台。

中医振兴不是口号,是历史担当,尤其中医者责无旁贷。国人心须敲打的。因为是门外汉,怕写得多错得多,就此止笔,让我们一起祈愿中医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