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中医药是医学中的瑰宝吗?

    发布时间:2022-04-19 13:37:50   来源:Anita   

中医、中药属于文化上的瑰宝,有文化价值。可以通过对中医、中药的研究,了解古人是怎么看病、治病的。中医、中药因为基于的理论是哲学(玄学),所以不可能有真正能诊病、治病的价值。真正能诊病、治病的只有科学医学、药物。比中医还早、还博大精深的西医、埃及医、印度医、阿拉伯医等等都因为其理论基于的是哲学而被西方及其他国家所抛弃,现在全世界都用一个医学――现代科学医学。中医其实早就被西方等国家所知道、了解,并不是国人认为的那样外国人不知道、不了解中医中药。在西医(真正的西医,而不是现在说的西医――现代医学)进入中国时,外国的那些传教士就了解了中医中药,并把很多中医中药的知识带到了外国,但因为中医和西医相比太浅薄、主观性的东西太多(西医在客观观察上甩中医几万条街),所以并不被当时已经有科学思想萌芽的外国医生接受。中药和其他国家的传统草药一样,都是不能治病的东西,只是古人并不知道而已。古人不懂疾病能自愈、所有疾病都有可能自愈、疾病有时好时坏性等特性,所以把看了中医、吃了中药病好了就归于中医、中药的功劳(其他国家的古人也同样)。

传播中医药文化弘扬国粹呵护百姓安康

中药的来源发展

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了一些动植物可以解除病痛,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夏代(约前2070—前1600)酒和商代(前1600—前1046)汤液的发明,为提高用药效果提供了帮助。进入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开始有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时期,扁鹊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提出了外感热病(包括温疫等传染病)的诊治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内伤杂病的病因、病证、诊法、治疗、预防等辨证规律和原则,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唐代(618—907),孙思邈提出的“大医精诚”,体现了中医对医道精微、心怀至诚、言行诚谨的追求,是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

清代(1644—1911),叶天士的《温热论》,提出了温病和时疫的防治原则及方法,形成了中医药防治温疫(传染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扩展资料:

中药在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响应传统医学决议的要求,已将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服务相结合共同纳入卫生系统中,促进了传统医学服务的全民覆盖。为了更好地向世界各国分享“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国经验,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委托南京中医药大学承担“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卫生系统的中国实践及其法律政策保障”项目,通过江苏、湖北、甘肃、黑龙江、广东五地的调研,历时两年,基本厘清了中国在“传统医药纳入国家卫生系统”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其法规政策保障的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的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