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药百科

中药的不良反应与毒性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18 15:36:40   来源:Anita   

在《素问》中有这样的记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神农本草经》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就是根据药性的无毒有毒来分类的;大体上是把攻病愈疾的药物称为有毒,而可以久服补虚的药物看作无毒。
本草书籍中,常在每一味药物的性味之下,标明“有毒”或“无毒”等字样。“毒药”一词,在古代医药文献中常是药物的总称。如前所述,药性都各有偏性,这种偏性就是“毒”。在《素问》中有这样的记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神农本草经》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就是根据药性的无毒有毒来分类的;大体上是把攻病愈疾的药物称为有毒,而可以久服补虚的药物看作无毒。有毒的药物用后多有强烈的医疗作用。可见在古代对于“毒”的概念,是广义的。故张子和说:“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张景岳云:“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

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其为故也,正以人之为病,病在阴阳偏胜耳……是凡可辟邪安正者,均可称为毒药,故曰毒药攻邪也。”张氏的论述,进一步解释了毒药的广义含意,并阐明了毒性作为药物性能之一,是一种偏性,以偏纠偏也就是药物治病的基本原理。但是,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后世许多本草书籍在药物性味之下所标注的“大毒”、“小毒”,大多是指一些具有一定毒性或副作用的药物,用得不当就可能导致中毒。所以,“毒”的含义已不是古时那样广义的概念。认识每一药物有无毒性以及毒性之强弱,在医疗上有时可以采用“以毒攻毒”的法则,如应用适宜的毒药来解疮毒、除毒病、杀虫……等就是。同时,认识各种药物的有毒、无毒,大毒、小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其作用之峻利或和缓,仰能根据病体虚实、疾病深浅来适当地选用药物和确定用量。并可通过必要的炮制、配伍、制剂等环节来减轻或消除其有害作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中药有副作用吗?

中医辩证认为是药就有毒,而病因病毒感染而引起,即日常所说的“病了”,采用药物来治疗就是以毒攻毒,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而在治疗中的‘对症’治疗是关键,用药不当会引起过敏反应,即药物的副作用。所以不要谈药色变,对症才最关键。

中药危害身体吗

“是药三分毒”这是片面的看法,西药是有毒的,中药要分情况。中药分三品,上品中药无毒副作用,下品中药有大毒甚至巨毒,中品中药才是是药三分毒。通常医院开的药大部分是中品中草药,可以治病,但不能长期吃,吃的时间长了可能伤及脾胃或肝肾;不过很多病可以用上品中草药调养保健,既能治病又无毒副作用,能够长期服用,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当然药要对症,不对症会起反作用。

中药吃多了有什么负作用?

神农本草经》中,将具有毒副作用的中药与一般药物明显区分,并指出了对中药的炮制原则。

一个胃病患者,当身体的其他病需要服苦寒药时,这时如果不照顾脾胃,也许在其他病痊愈之时,胃痛反而加重了,可以说这也是中药的副作用。

寒凉药虽能清热,但易伤阳;热性药虽可祛寒,但能耗阴;攻伐药固可祛邪,但能伤正气;滋补药固能扶正,但能恋邪。因此,一方面要通过炮制、配伍、减轻药量、改进用药方法等以减少药物的偏性,同时要掌握药物的禁忌以保证用药安全。中医所说十八反、十九畏等也是防止中药毒副作用的有关论述。

在临床上,中医讲究“整体调理、辨证施治”,用药有“君、臣、佐、使”等,就是让人们使用中药时要区分个别,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例如,在用中药栀子时,它有清三焦之火的用途,但一些人服后可出现腹痛,少数可见腹泻,而这部分人在停药后大多自行缓解。如果因病不能停药时,可加理气止痛、健脾止泻的中药或服用炒栀子,即可消除其副作用。

总之,只要按照中医理论科学合理地使用中药,注意加工、炮制及配伍,完全可以减轻或消除其副作用。

上一篇:五味子的药用价值?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