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药养生

为什么一些人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

    发布时间:2022-06-28 17:57:45   来源:Anita   

说中药的毒性还是西医思维在作祟。

古人并不是喷子们想像的那么愚昧,他们怎么会不知道什么有毒什么无毒。如何炮制,如何搭配,如何使用都说得很详细。而且中药是靠偏性来调整失衡的人体运行系统,毒药被选中正是因为它的烈性。

现在的所谓中医,治病的理念也是西医那套,身体是战场,化学制剂是对抗细菌的弹药。化学制剂无效,那就用古人的经方。经方的中草药也被当成对抗细菌的弹药,吃出中毒事故也不出奇。

其实我们日常食品中也不乏有毒食品。比如木薯、四季豆、苦杏仁、银杏果等等。它们的去毒流程不也类似有毒中药的使用流程?而且我们长期食用也没人提出异议。

我个人想补充一点,可能人类能量转化系统,更适应天然动植物或者天然矿物,对提纯的化学制剂可能不太适合。我估计对人体系统影响不容小觑,希望有条件的人可以去做这方面的研究。

无论是古时的《神农本草经》,还是现在的《中药学》教材,中医从来都没有否认过有些中药有毒副作用。但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如何利用炮制或者复方配伍来增效减毒。例如附子炮制后毒性明显降低,现代研究已经证明炮制可以使有毒成分降解成毒性很小的新物质。吴茱萸的毒性已经被证明在复方吴茱萸汤中被其它几味中药所降低。另外,有毒中药的应用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状况决定。砒霜有毒,但临床实验已经验证它是治疗白血病非常有效的药物。

我一直很好奇,是谁在宣传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的?我倒是从一个有意思的文章里看到点端倪,日本小柴胡事件大家应该都了解了,对此我也有很详尽的介绍过了,里面他们宣传的语句就有点意思了:“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有关小柴胡汤的‘证’消失了,还要继续长期服用小柴胡汤”、“汉方药非常安全,长期服用也没有问题”,口号竟然是要搞废医验药的先行者日本人口中出现。

比利时拿广防己做减肥药的事件大家应该也有了解吧?那么利用中草药和西药集合减肥是谁在做?很明显就是从新闻报道看到的都是外国医生,而且是没系统学习中医理论的,那么他们理解中草药毒副作用低貌似不难理解。

这两件事其实都是所谓“废医验药”最大坏处的典型事例,对于中草药的滥用,药方的超范围使用导致的悲剧。但是结果竟然是中医背了锅,分明就是那些自称现代医学的所谓西医为了某种目的,拿了中药无副作用作为噱头宣传,治出事情后黑锅直接推到中医头上了。

比利时汉防己事件不正是中医黑拿来攻击中医药的一大利器吗?但是我却发现中医经常会说“是药三分毒”,那么绝对不会说什么中药无副作用,这个和事实是不符的。

有人对于“是药三分毒”的记载提出质疑,我们就做做解析好了:

在古代,人们习惯用“三”来表示多数。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缄其口。所以,古人常说“是药三分毒”,而不说“是药四分毒”或者“是药五分毒”。那么作为药,中医是有明确界定的,也就是说有三分以上偏性(即“毒性”)的东西才叫药,低于三成的就属于药食同补范畴,虽有偏性但是别吃太多基本问题也不大。因此作为药,即使是小毒,遇上了正好与之相冲之人,亦可成毒。这里尤其要提出来的古今对于毒的理解是有差异的,中国古代谈中药的“毒”字就是该味药的偏性,即偏于温凉寒热的药性。也就是说吃完了肚子不舒服跑去拉肚子都可以算是偏性引起的中毒,只是程度的问题而已。中医所谓的“以毒攻毒”,用《黄帝内经》的话来说便是“(有)热(邪)者(当以)寒(性药物收敛)之,(有)寒(邪)者(当以)热(性药物疏通)之”,就是要利用中药的寒热偏(也就是“毒”性)来祛除(或中和)人体内的热寒病邪的偏性,这才是中医“以毒攻毒”。

《神农本草经》,收录了365种中草药,其中上品120种,明确记载为君药。

“是药三分毒”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追溯其根源却无从查证,后人推测其理论出处为两千年前,成书于战国或者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把中草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无毒四类。

《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

《素问·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景岳全书·类经》中也记载:“药以治病,因毒为能。

《周礼.天官》这部书中就有“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药方》自序。全句是“凡欲治病,先以食疗,即食疗不愈,后乃药耳,是药三分毒”。

明代医家刘纯《药治通法补遗》“是药三分毒,唯开胃无毒,盖开胃者排毒也”。

所以我们回头做个推理,也只有了解西药的毒副作用之强的人才会用两者相害取其轻的观点,推荐中药,推崇其无毒副作用,也就是说那些在院校学习临床医学的学生到了医院之后这么跟病人说的,想来真正有去了解中医药学知识的也是寥寥无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