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同仁堂的兴衰

    发布时间:2022-02-11 17:36:24   来源:Anita   

“老字号”是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药文化带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老字号的崛起与产生,曾一度见证了中医药产业的辉煌,凝聚了几代制药人的智慧和心血。而百年沧桑,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有的老字号历久弥新,不断做强做大,成为中医药产业真正的支持与代表;有的老字号却一蹶不振,从此将一块金光闪闪的招牌做成了锈迹斑斑的铜匾。兴衰有别,结局不同。老字号们截然相反的命运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深刻原因?在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的今天,老字号的命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经验与教训?

外部环境的优劣

提起老字号,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同仁堂。其实,比起同仁堂来,还有一个老字号要更早成立,更早出名。有文字记载,明代中期(公元1541年)山西广盛号药店创建,作为中国最早的民间药店,它比1669年创建的北京同仁堂以及1874后开张的胡庆余堂分别早333年和128年。另据太平天国史料,太平天国攻陷南京后,天王洪秀全曾密令将广盛药店全部迁往南京,由此可见,广盛药店当时所享的盛名。广盛药店就是今天的广誉远,与后起之秀同仁堂相比,今天的它已是不可同日而语。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两家同为老“老字号”的企业如今两重天呢?

同仁堂早在清朝便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历经8位皇帝,独办宫药188年,使同仁堂在同业竞争中有不可替代的权利。解放后,同仁堂作为民族工业的代表,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可以说,同仁堂今天的成就有一大部分要归功于政府的外力支持。而广誉远公司虽然一直也是当地的重点扶持产业,但许多年来,这种扶持却大多属于纸上谈兵。从公私合营以来,先后属省工商局、卫生局、医药总公司等婆家管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婆家的变换更加频繁,而且是多个婆家对它规范。1997年,顺应政府要求匆忙改制,但这种

改制只是称谓上的改变。由于企业改制运作的不成熟,多年以来形成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的局面更加严重,企业由此错失了自我发展及合作投资的诸多机会。都说市场无情,有时候,政策的无情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企业只有在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中才能生长壮大,过多的约束或者放任自流只能严重束缚企业的发展。

管理机制的先进与落后

曾与广誉远、同仁堂同为全国21家重点中药企业的郑州中药厂,虽然称不上百年老店,但其主导产品肥儿丸誉满全国,也可称得上是一家老字号企业。可惜的是拥有这么响亮产品的企业却以破产告终。追寻企业倒闭的原因,管理体制落后无疑是致命伤。同仁堂早在1982年就以制药厂、药店、批发、研究所为基础,组建了同仁堂集团公司,实行了产供销人财物的六统一,随后,又进入全国120家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组建了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1年7月,成立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此全面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而与此同时,一批类似于郑州中药厂的老字号却仍停留在所谓“炮制虽繁必不敢减人力”的依靠职工道德自律的管理阶段上。用人机制不活、人浮于事严重、制度无法落实、沟通渠道不畅、基础工作薄弱等管理手段落后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计划经济时代,老字号们坐享其名,吃现成饭,这种管理模式还看不出太多弊病。但进入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前,这样原始落后的管理就只能被淘汰出局。

品牌观念的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字号就是我们今天常常提到的品牌。现在的时代是品牌经济的时代,拥有了一个知名的品牌,企业就拥有了发展的无限空间。但是这个品牌必须不断地维护、充实和创新。可是,对于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说,老字号这个金光闪闪的品牌只是他们的看家宝,靠着这块金牌坐吃山空。首先,他们从传统的老观念来认识品牌,以为保住质量就是保住品牌,忽略了品牌的实质内容——文化,忽视了对品牌的文化建设。其次,他们怕冒险,比如因怕冒风险不敢贷款,使自己的品牌失去了做大做强的机会。最后,封闭、保守,因为怕丢失了自己的品牌,不敢联合或者不善于谋求合作伙伴,束缚了企业的发展潜力。别的品牌在造故事,老字号本身就包含了多少真实的故事和文化底蕴。对于老字号来说,现代品牌的运作就是要将历史底蕴与现代品牌相结合,不断将老字号的招牌做新做大。杭州胡庆余堂将百年老店的历史与传统制药工艺作为旅游业来开发是对品牌的挖掘,北京同仁堂不断兼并、收购、联合,是对品牌的拓展。在品牌经济的今天,老字号更有理由也更有实力叫响自己的品牌。

发展中的创新与保守

从20世纪80年代起,同仁堂向着中药现代化的方向引导企业发展,突出科研、创新技术、产品换代,在管理、设备、经营理念方面对企业不断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无独有偶,杭州胡庆余堂也开始上网吆喝,尝试全新的经营模式。古汉养生精还请高科技公司清华紫光控股,获得了产品更新换代必须的资金支持,向生物制药领域迈开步伐。而我们也看到,还有一些老字号至今仍停留在手工作坊的模式,甚至没有引进过一台计算机。这些举措上的巨大反差和老字号不同的命运向我们表明,只有创新才是老字号重焕生机的巨大动力。随着现代用药习惯的改变和传统医药市场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医药现代化成为中医药产业最终的发展方向。固步自封、拘泥传统,不管历史有多悠久,名声有多响亮,在严峻的市场面前,也只能黯然失色,甚至被淘汰出局。对于老字号企业来说,不创新无异于慢性自杀。与时俱进,不断引进新的思维模式,不断向新经济学习,老字号才能古树发新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文章出处:中国中医药报)

上一篇:同仁堂的历史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