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谁能推荐几本比较好的有关中医四大经典的学习参考书?

    发布时间:2022-12-09 17:17:01   来源:Anita   

一、谁能推荐几本比较好的有关中医四大经典的学习参考书?

第一本,四库家藏,图解周易,学医先学易。不学医放在家里也有益。

第二本,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及续。和易经,黄帝内经配着看,不懂没关系,理解很漫长。

第三本,简明针灸学,中医药出版社。粗浅的认识针灸,记记经络穴位即可。

第四本,黄元御医学大全。厚点儿,不用全看。那里有些作者对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本草的注解。作者恃才傲物,虽狂放,但对中医理解颇深。

以上四本,不用通读。这只是一条贯穿线。从别的路也可入医。这是这条路的底子,然后再读彭子益,傳青主,他们的东西好理解些。当然,你会带着怀疑的眼光去看另类医书,这是对的。读书时有主见的思考,辩识很辛苦,但得到的也多。

然后就是跟着对的(係认为),实践和检验,多学多看多思考,加上点儿天分和运气。也许会成就中医。不过最好点到为止,毕竟这条路坎坷难行,人生苦短,何必执着。

二、古中医书籍介绍

先秦:《神农本草经》神农氏 《皇帝内经》

汉代: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素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苏敬《新修本草》 、王焘《外台秘要》、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太平圣惠方》、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北宋:宋慈《洗冤集录》

回回药方 忽思慧《饮膳正要》、许国祯《御药院方》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张子和《儒门事亲》、朱丹溪《格致余论》、李东垣《脾胃论》、李时珍与《本草纲目》、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吴又可《温疫论》、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条辨》、王清任《医林改错》、《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圣济总录》

近代医学名著 《古今图书集成》

黄帝内经素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张仲景《金匮要略》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明代: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

三、我国现存的最早医学著作是什么?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也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也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对中华民族和中医来说,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1.《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它是我国古代最早保存下来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是祖国文化的遗产珍贵的一部分,它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不但是祖先们对于自然灾害与疾病邪恶作斗争的记实,同时也说明人类在实践中逐渐掌握自然界的规律,认识疾病并逐出提高总结成功经验,进而能更好地掌握人体的生理病理,更好地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能力。部著作第一次系统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及“养生学”等学说。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我国古代道家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反映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宝典。很多人认为养生是老年人的事情。许多年轻人更是不知道爱惜自己的身体,不懂得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经常起居无常、饮食无度、生活没有规律、暴食暴饮、透支健康。《黄帝内经》全面论述了中医学的思维方法,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体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诊断防治等。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治未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就是说,不是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要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人不得病。这种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能等生病了才去调养,就像不能等口渴了才去挖井,太晚了。我们要懂得顺时而为、应节而物。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然规律,我们不可违背。《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只要你认识自己,能够“恬淡虚无”,学会“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顺应自然,懂得规避虚邪,“不妄作劳”,善待自己,善待心灵,你就会守住自己的精、气、神,就能远离疾病,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3.《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医德、医术的书。医德,堪称为医者之本。为医者,德需仁,术必精。《黄帝内经》在两千年前就为我们提出了医生医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静,上观下观”(《素问•方盛衰论》),要求医生诊病要态度端正;医生要以病人为核心,务求医患关系的密切配合:“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素问•汤液醪醴论》);“持脉有道,虚静为保”(《素问•汤液醪醴论》),诊病头脑亦须清净。《黄帝内经》认为为医者要熟练掌握医术,诊断要四诊合参,强调全面、系统诊察,这样才能把握疾病本质。如医生要“合而察之,切而验之,见而得之,若清水明镜之不失其形也”、“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灵枢•外揣》),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等等。

4.《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与自然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里面讲了医学、天文学、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还有哲学、历史等,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它强调的是人要顺应自然。老子说“道法自然”,这个“道”是宇宙规律。“道可道,非常道。”《黄帝内经》要研究的就是人该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大禹治水,不是把水堵住,也不是把水引到别的地方去,而是顺着水的固有走势,将水疏导好,所以治的最高境界是顺;其次是适,不能顺应则适应;再次才是应。因此,《黄帝内经》强调的治是顺应。顺应什么?顺应道。但是,道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肉眼看得到的是象。看不到的东西如何表达呢?称为“藏”。人是被五藏(心、肝、脾、肺、肾)控制的。人要靠五藏来调配。五藏为什么能调配人呢?通过气。气是什么?气是营养、能量、力量、信息、血等等。神通过气协调五藏,五藏通过气协调人体。这个路线就叫经脉,即气的轨迹,看不到,但可以通过象感觉得到。这就是为什么中医可以通过脉象判断身体状况的道理。所以,《黄帝内经》是建立在藏象基础上的理论。

综上所述,《黄帝内经》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不仅是一本中医学经典名著,还是一本探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百科全书。西方哲学追求的最终目标是“认识你自己”,而中国哲学的最高目标是“天人合一”,就是人跟自然的和谐程度越高,就越达到至善。我们学习《黄帝内经》,就是我们领悟自身的必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