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长治炎帝像的由来?

    发布时间:2022-12-08 16:35:46   来源:Anita   

一、长治炎帝像的由来?

长治炎帝像位于长治市东老顶山上,像高39米,是亚洲最高的炎帝像。炎帝像由中国著名雕塑家钱邵武设计,1990年9月1日奠基,1995年10月安装完成。铜像内有螺旋楼梯,游人可从像后进入内部通过楼梯逐级而上。老顶山有关炎帝的传说以及遗迹很多,也称始祖山,因此建像以作纪念。

相传中华民族的先祖炎帝(神农氏)曾在这里“尝百草,制耒耜,教民耕种,始兴稼穑”,实现了人类从游牧到定居,由渔猎到农业的重大转折。《太平寰宇记》载:“百谷山与太行、王屋皆连,风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称佳境,昔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于此,因名山建庙。

二、关于长治的特色历史文化?

长治的特色文化,你最欣赏哪种?长治,古称上党、潞州、潞安府等,得名于明嘉靖八年,取长治久安之意。长治地处晋东南,晋冀豫三省交界,全境位于由太行山太岳山环绕而成的上党盆地中。让我们看看长治有那些特色文化。

襄垣鼓书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郁襄垣鼓书,是一种山西省的传统戏曲剧种,又称鼓儿词、襄垣调。早期的演出是以矮木架支书鼓,演唱者操挎板、鼓箭击节,另一人操老胡或二胡伴奏。唱腔只有慢板、快板两种。2008年“襄垣鼓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党落子曲调优美,内容丰富,既擅宣传会演,又擅抒情上党落子,山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流行在山西东南部的戏曲剧种。由于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班社分别受到上党梆子和蒲州梆子的影响,上党落子形成南路、西路两个艺术流派。2008年6月7日,“上党落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子鼓书可即兴就事表演,适合于农家喜庆、做寿、满月等吉祥娱乐活动长子鼓书,是山西省的汉族说唱艺术。长子鼓书是土生土长的地方主要曲种,流行于宋、元。清代只说不唱,在此基础上借鉴了当地柳树道情、山东铁板书、河南板儿书,及地方干板秧歌等音乐唱腔,始创了木板书,后又逐渐形成发展为长子鼓书。2011年5月23日,山西省长子县申报的“长子鼓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潞安大鼓曲调丰富,旋律优美,富于乡土气息潞安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省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乡琴书历史悠久,以土制月琴为主伴奏武乡琴书,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现流行于武乡、襄垣、榆社、左权等县,约有200年历史。其音乐唱腔中的起板是由方言语汇与柳调旋律构成的衬腔,乐句组成,富有乡土特色。代表书目有《呼家将

三、长治过年习俗作文?

每逢年节,农村的家家户户都要备一捆谷草或干柴,初一五更点燃。熊熊的火光揭开了年节的序幕。

长治,古称上党。神农尝百草、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奠定中华文明基础的神话传说均诞生于此地,被誉为中国的神话之都,由此这里的年民俗也格外独特。

在长治的大多数农村,大年初一人们起床很早,第一件事就是点年火。相传古时候,有一种怪鸟叫九头雉鸡。每到大年初一,就会飞出四处觅食。九头雉鸡头部破烂,不断滴血,血滴在哪里,哪里就遭殃。后来,人们发现九头雉鸡十分惧怕火光,于是就用烧柴火的办法防御它飞来。久而久之,形成了烧年火的习俗,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在这里,每逢年节,农村的家家户户都要备一捆谷草或干柴,初一五更点燃。熊熊的火光就揭开了年节的序幕。

条件好的.、有煤炭的村庄,家家户户都垒火狮子,狮子肚子里盛上百公斤炭块,足足可以燃烧十几天,人们一边耍笑,一边取暖,有火罗汉、火狮子、火高塔等。夜幕降临,户户门口雄壮的狮子口鼻喷火,头顶冒烟,站在高处望去,一片红火、一片烟云,整个山村笼罩在一个梦幻的世界里。 最为隆重的莫过于五更祭神,燃放鞭炮,先祭神后祭祖。室内外四处排设神位,神龛前供5碗供菜和10个面点心,并立几个三角形面枣山。面枣山要供到正月十五才能撤下。供品置于神牌位跟前。天地神用填满谷子的斗或升设供。斗(升)里的谷子,元宵节才可以倒出,一般用来碾米面过添仓节。当地有初六不敢动斗升的说法。其余诸神设供从简。祭祖均设祖先牌位,初一至初五,每日早晨燃香叩拜,早午以时食供献。初五送祖先。至今依然。

大年饭为扁食(饺子的俗称),但必须配有其他食品,而且一定不能吃完,无论怎样都要留下来一些,表示年年有余

四、长治神话故事?

神农尝草

《太平寰宇记》载:“百谷山与太行、王屋皆连,风洞泉谷,崖壑幽邃,最称佳境,昔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于此。”百谷山即长治市潞州区的老顶山,炎帝神农氏就是在这里尝百草、得五谷、教民耕种,实现了人类从游牧到定居、从渔猎到农耕的伟大转折。

女娲补天

《淮南子》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苍天补,四极正。”《潞安府志》载:“娲皇庙在西南天台山,相传即炼石补天处,名望儿台。”天台山即今上党区郝家庄乡上郝村的无影堆,相传夏至这一天,不管是旭日东升的早晨,还是烈日炎炎的中午,或是夕阳西照的傍晚,山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阴影。

精卫填海

《山海经》载:“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发鸠山位于长子县城西25公里,是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山峦之一。

羿射九日

《山海经》载:“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十日,落沃焦。”《淮南子》载:“尧使羿射九乌于三嵕之山,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三嵕山即今屯留区老爷山,这里也是上党战役的主战场。

神农尝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羿射九日等神话传说,都有一个共同的文化基因,那就是古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念和决心,不畏困难、锲而不舍的勇气和坚韧,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淳朴务实、勇于进取、舍身取义、反抗强暴、奋发图强等优秀品质,进而上升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长治作为中国经典神话的主要聚集地,这种民族精神的传承生生不息,创造着一个个新的神话,化育着新的时代精神。

上一篇:中华文化的根是什么?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