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中医能诊断出身体的各种病症吗

    发布时间:2022-11-27 16:00:45   来源:Anita   

中医是医疗事业单位考试的重要考查内容,中公卫生人才网带着大家梳理相关知识。
1.“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与规律所作的概括。在中医学中提到的病名很多,其命名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下面3种:
①根据某一个或几个突出的临床表现而确定的,如白喉、麻疹、消渴、咳嗽、带下、经闭等;
②有一部分疾病,由于病情发展较快,主症不固定,或者病情较复杂而主症不突出等,因而,也有按病因病理确定病名的,如湿温,秋燥、胸痹、虚劳、痰饮、肺痿等;
③有少部分疾病,根据其病变部位而命名,如肺痈等。
2. “症”,是病邪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映,它反映着病邪的性质和生理机能的强弱。如恶寒、发热、头痛、恶心、气短、面色苍白、苔腻、脉细等,都是症。在症状的表现上,从细小到显露,从表面到深层,可以鉴别发病的因素和生理病理的状况,可以随着症状的消失和增添,探知病邪的进退及其发展方向。
3.“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分析各种症状和体征等,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如风寒表实证,其病因是“风寒”、病性属“实”。病位在“表”;又如心阳虚血瘀证,其病位在“心”、病因病性是“阳虚”与“瘀血”。所以,证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从上述“症”、“证”、“病”的不同概念可以看出,‘病”与“证”的确立,都是以“症”为主要依据。正是由于“病”与“证”的概念并不相同,所以,临床上有“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等不同。
“病”、“证”、“症”是疾病的3个基本层次,辨病论治强调始发病因和病理过程,是局部治疗以改善整体;辨证论治则强调机体的整体反应特性,是整体治疗以改善局部.辨病论治是治病以治人,辨证论治是治人以治病.而对症治疗则是对某些突出症状的单纯性治疗,可减轻患者病痛,并有利于对“病”和“证”的治疗。
(中公卫生人才网整理)

中医理论的问题

五味中苦味入心,心属火。一般中药味苦则其性寒,苦寒能降能泻,故苦寒药能泻心火,并不是苦味属温热火性。又五行中火生土,脾属土,既然苦寒药泻了心火,火行不足,则土行无以生。土行无以生,则脾无以健,脾胃互为表里,脾不健则胃伤。故中医理论有苦寒伤胃一说。

中医讲疾病是怎么发生的?及时洞察就能把疾病扼杀在摇篮中!

任何疾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身体虚弱和正气不足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因素。再加上体内寒湿瘀滞,气血气机无法顺畅流动,诱发内脏疾病。

中医认为疾病是如何产生的?

1.从虚到寒。

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长期重视体力和脑力劳动、脾胃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生病后恢复不当会导致脏器功能下降和能量不足,导致气虚。其主要症状是疲劳和头晕。容易疲劳。一点活动后气短。容易出汗,伴有宫寒痛经。怕冷和慢性腹泻。这些人主要是补气健脾,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放松;注重吃山药、鸡肉、南瓜等补气食品;适当晒太阳,学会减轻压力。

2.从寒到湿。

阳气不足,体内的水不能发挥温暖的蒸腾作用,不能转化为人体使用的营养物质,汗液和尿液排泄受阻,影响水的运行和新陈代谢,水停留在体内,从而产生湿邪。身体潮湿的人的主要症状是肥胖。精神困倦。四肢疼痛和水肿,这些人很容易患肥胖。慢性胃肠道疾病、高脂血症、腰腿疼痛等。通常应保持适度的运动,如快速行走。慢跑或打球来改善寒冷和潮湿的体质;不能呆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雨后及时换衣服;多吃约伯的眼泪。白萝卜。扁豆和红豆。

3.从湿到凝。

湿容易凝结成痰,湿和痰是水代谢的异常产物。停留在体内会阻碍气血运行,阻碍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循环。其主要症状是嗜睡、头晕、胸闷,易患肺肿瘤、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或支气管炎。

4.从凝到瘀。

由于气血停滞,当身体某一部位运行不顺畅或运动时,会产生血瘀。其主要表现为疼痛,伴有深色面部和舌头淤积。这些人是癌症的高危人群。因此,我们应该积极调理,保持精神舒适,多吃黑木耳、黑豆、山楂和玫瑰,并保持适度运动。

温馨提示

血瘀长期阻塞经络,使气血堵塞不光滑,导致停滞和拥堵。其主要症状是皮肤暗沉、嘴唇暗沉、头晕、胸闷、四肢麻木等,说明身体状况极差。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和血液粘度,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基础疾病。

上一篇:通背八法的作用?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