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何谓体力、体质?他们与健康的关系如何?

    发布时间:2022-11-12 15:43:48   来源:Anita   

体力指的是身体运动的功能,或者说为进行运动或劳动所需要的身体能力。 它既包括运动能力,也包含劳动能力和其他形式的身体运动能力。它同体能基本上是同义语,但习惯上体能只被用来表达运动能力,很少用以表达劳动能力。因此,“体力”这个词常泛指具体运动的功能水平。由于体力所包含的内容与体质相近或相同,所以有些学者就将体质和体力混为一谈,如日本学者对体力和体质概念不加区分,统称体力。 然而对于体力的分类,各国学者也持不同的观点,日本学者把体力分为行动体力和防御体力两类,它的内容包括身体素质及对生命和健康有威胁的应激所产生的各种抵抗力,我国学者从运动医学的观点作了以下分类:体力:(一)运动能力:1.力量 2.速度 3.爆发力 4.耐力 5.灵敏性 6.柔韧性 7.平衡性 (二)防御能力:1.适应力 2.抵抗力 3.免疫力 4.恢复力 5.代偿力 6.稳定性 7.精神、心理的安定性体力的测试指标,通常选择如下几种: (1)握力(反映肌力); (2)背拉力(反映肌力); (3)垂直跳(反映爆发力); (4)上下台阶运动(反映耐力); (5)俯卧后仰(反映柔韧性); (6)立位体前屈(反映柔韧性); (7)闭眼单足站立(反映平衡性); (8)反复横跨(反映灵敏性); (9)俯卧撑(反映耐力)。 体质是人的质量。它是人的有机体在遗传变异和后天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虽然在中医学中近年才明确提出“体质”的名称,但中医学在几千年的发展中蕴涵着丰富的对人体体 黄帝内经质认识的内容。早在《内经》中即对体质的形成、分类,以及体质与病机、诊治的关系都有论述。后世《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医著中也都包含有体质的内容。但论述零散,且缺乏整理,一直未能形成系统的学说。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医对体质的研究逐步展开,随着研究的深入,重点已由整理古人有关认识转为社会调研及临床应用,并结合现代生理、生化、免疫、遗传等科学方法和手段,使中医对体质的研究出现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临床分析与理论探讨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的发展前景。有人更倡导建立“中医体质学说”,以加强加深这方面的研究。 [编辑本段]中医分类 第一种体质是气虚体质,比如这个人气虚了,表现为气不足,不够用。 中医诊疗 第二种,阳虚体质,包括怕冷不耐寒。 第三种,阴虚体质,怕热,老是口渴口干,表现为有很多内热。 第四种,湿热,就是你一开始讲到的吃了火锅容易长包这类人。 第五种,痰湿,就是肥胖的,脑门油乎乎的那种。 第六种,瘀血的人,脸上有钞票纹,身上容易长斑,舌下静脉容易瘀紫发暗。 第七种,特禀体质,特殊的,容易过敏,起荨麻疹等等的过敏性体质。 第八种,气郁体质,容易郁闷的,抑郁的人。 第九种健康体质平和质,也不偏于阳也不偏于阴,身体处在一个平衡状态,体质状态非常好。 刚才说了九种,我们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亿万苍生,人有九种,一种平和,八种偏颇,一种是平和的,另外八种阳虚阴虚气虚痰湿湿热血瘀特禀,还有一个气郁体质,加起来一共是九种,一种平和八种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