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贵州芦笙的来源

    发布时间:2022-12-10 23:09:32   来源:Anita   

一般为六管笙,也有多于六管或少于六管的。芦笙是由吹气管、气斗、音皆管、簧片、共鸣筒等部分组成的民族吹奏音乐。


可分为大,中、小与特小等种类。


大芦笙高达丈余,吹奏时声音宏亮深沉。中芦笙音色圆和流畅,小芦竺音色明亮纤细。


芦笙,古称卢沙。是苗族、侗族、瑶族、水族、仡佬族、傣族、布朗族等民族和克木人等吹奏乐器。流行于黔、桂、滇、湘、川等省、区。在中国大地上,只要有苗族人的地方,就有芦笙。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芦笙,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古老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
 芦笙,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早在西汉初巳出现。南宋范成大在他所著的《桂海虞衡志》中,曾提到他当时在广西所见的瑶族八管芦笙。    芦笙大小不一,管的数目也不尽相同,从单管、双管,以至五管、六管、八管、十管都有,但较常用的是六管芦笙。六管芦笙的构造,是用六很长短不一的竹管,分成二排插入木制的笙斗;每管的根部各装一个铜质簧片;管的下端各开一个小孔,吹奏时手指按孔发音。有的芦笙,在竹管上端套上竹篦折成的三角形喇叭或套上稍大的竹筒,起共鸣作用。各管音高的次序,随着地域和民族不同而异。吹奏时,以单音奏旋律,同时发出两个以上的和音作伴奏。    芦笙多用于独奏、合奏和舞蹈伴奏。贵州苗族地区,有大小不同的四种芦笙组成的乐队,并且有一整套传统的芦笙曲。    经过多次改革,先后有十五管、二十管、二十六管、三十六管的芦笙出现。有的将木制笙斗改为金属笙斗,有的加上音键,扩大了音域,能吹奏十二个半音,解决了转调问题,能演奏较复杂的乐曲。    排笙,是解放后根据芦笙的原理改革发展而成的。有二十个管,用键盘弹奏,用脚踏风箱辅助吹气,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成为乐队中的低音管乐器。    芦笙筒,又称大筒,是在苗族单音芦笙筒的原理上发展而成的,有二十九管,用键盘弹奏,成为乐队中的低音管乐器。音色浑厚宏亮。笙管按半音次序排列,可奏十二个调。

上一篇:中原医学创始人?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