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小便多是什么原因中医

    发布时间:2022-11-15 00:14:52   来源:Anita   

是肾的原因,一种是肾阳虚,这种就是遇到冷尿更频且小便清长。另一种是肾阴虚,尿黄赤,尿量少怕热。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小儿小便辨证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之小儿小便辨证

1.小儿小便短赤。

辨证:短者,中虚土湿,木气下陷,不能疏泄故短。赤者,中虚土湿,木火下陷故赤。木火下陷,中气遂寒。

五行整个圆运动里面介绍木者水中火气,由封藏而升泄之气。

所以,木火不升,就会下陷,下陷就会表现出来小便短赤。

这时候,不能用凉药清火,防止伤中气。治疗方法需要补木气,小便短不能用阿胶,可以考虑用乌梅三豆治疗。

2.小儿小便清长。

辨证:里热实,土气燥,木气疏泄,故小便长,木火不陷,故小便清。考虑为木气疏泄太过所致。

治疗:前文提到小便长不能用乌梅,可以用猪肝润补肝木,或者阿胶白术土木双补。

3.湿热:小便短赤。虚热,非实热。

伤寒:小便清,病在表,小便赤,病在里,虚热。

少阴寒:小便极短而清如水。下焦无火。

身体强壮:小便不长不短,微带茶色。

中医为什么研究小便

根据小便的颜色判断病人的病症
乃属中医中的观其色

中医为什么会问大小便_中医问诊知识(2)

问大便 健康人每日或隔日一次大便,排便通畅,便质成形不燥,内无脓血、粘液和未消化食物等。大便异常常伴有便次异常、便质异常和排便感觉异常等情况,现分述如下;

1.便次异常

即病人排便增多或减少的异常变化,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常见有便秘及泄泻。

(1)便秘:即大便燥结,排出困难,便次减少,甚则多日不:便者,为便秘。总由燥热、气虚、阴亏及寒凝所致。

①胃肠实热便秘:若大便秘结,兼见腹中胀满,疼痛拒按,面赤身热,日哺热甚,咽干口臭,属胃肠实热便秘,简杯“热秘”。是因热盛伤津,大肠燥化太过所致。

②冷秘:若大便秘结,兼见面色s白,喜热畏寒,喜热饮,口中和,小便清长,属冷秘,多因寒邪内犯胃肠,阴寒凝结,或肾阳亏虚,阴寒内生,留于胃肠,阴寒固结,阳气不运,导致肠道气机滞塞所致。

③阴虚便秘:若大便秘结,兼见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两颧潮红等症,属阴虚便秘。常见于温病后期,阴液亏耗,或内伤阴亏,致使肠道失润,传导不行而便秘。

④血虚便秘:若大便秘结难下,多见于产后或高年血虚之人,兼见面色淡白无华,头晕心悸,唇舌淡白,属血虚便秘。因营血亏虚,肠道失润,传导失司而便秘。

⑤气虚便秘:若久病体弱之人,排便艰难,强力努争,大便难出,平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每于便后乏力气短更甚者,为气虚便秘。乃因肺脾气虚,肺气虚则大肠津液不布,气亦不足,脾气虚则大肠无力传送糟粕,故糟粕滞留肠道,终必成结,难于排出。

以上阴虚、血虚、气虚所致便秘难出者,统称为“虚秘”。

⑥气滞便秘:若患者排便困难,大便多日不通、干结或者不干,后重窘迫,精神抑郁,嗳气频作,胸胁痞闷,腹胀痛,为气滞便秘。多因暴忧暴怒,气机壅塞,或久坐少动,气机不畅,致大便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

(2)泄泻:又称为腹泻,即患者大便次数增多,排便稀而不成形,或呈水样。引起泄泻的原因虽多,但总由脾失健运,水湿浊物直趋大肠,以致大肠传导太过所致。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①寒湿困脾泄泻:若患者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兼见腹痛肠鸣,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或伴有寒热头痛,肢体沉重困倦,为寒湿困脾泄泻。多因外感寒湿之邪犯脾,或过食生冷之物,伤及脾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水谷并走大肠所致腹泻、腹痛、肠鸣。

②湿热蕴结大肠泄泻:若腹痛泄泻,泻下急迫,泻出黄色水样便,或带粘液,气味秽臭,肛门灼热,或泻而不爽,或伴有寒热,口干渴而不多饮,胸脘痞闷,小便赤涩,为湿热蕴结大肠。多由湿热侵袭,蕴结胃肠,以致升降失职,清浊交混下迫所致,即《内经》所谓“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③伤食泄泻:若腹痛作泻,泻后痛减,大便臭如败卵,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腐吞酸,属伤食泄泻。多因饮食不节,停滞不化,或恣食肥甘,或误食生冷,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吸收,反停为湿,湿浊下降而成。

④脾虚泄泻:若大便溏泻,每食生冷或较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甚则完谷不化,或如鸭粪,腹胀,时有隐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体倦,属脾虚泄泻。乃因脾气虚弱,清阳之气不能升发,运化失常,津液糟粕并趋大肠而为泻。

⑤肾阳虚泄泻:若黎明之前,脐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兼见四肢欠温,腰腹部畏寒或腰膝酸软,为五更泻,属肾阳虚。因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蒸化所致。《景岳全书》说:“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当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

⑥肝郁乘脾泄泻:若腹痛则泻,泻下夹有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泻后痛减,每遇精神刺激或情绪紧张而诱发,兼见两胁胀闷或窜痛,情志抑郁,食欲不振,嗳气吞酸等症,属肝郁乘脾泄泻。多因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所致。

(3)大便失禁:排便不能自控,滑脱不禁,甚则便出而自不知者称为大便失禁,或称“滑泄”或称“大便滑脱”。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①脾肾阳虚滑泄:泄泻日久,便次频繁,肛门失约,时时流出粘液便,形寒肢冷,食少腹胀,腰酸耳鸣,小便清长,为脾肾阳虚滑泄。多因年老体弱,久病不愈,脾肾阳气日衰,肾阳亏虚,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土;脾阳不振,中焦虚寒,健运无权,致泄泻不止,滑脱不禁。

②气虚下陷滑泄:久泻久痢,大便时时流出而已不知,甚至脱肛不收。形体消瘦,精神委顿,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面色萎黄,为气虚下陷滑泄。久泻久痢,脾气E 衰,气虚下陷,不能固摄,致大便失禁。

2.便质异常

即患者大便质地、性状发生异常。故此处讨论的便质异常,主要是指便中夹有食物、脓血及干稀失调等情况。

(1)完谷不化:大便中含有较多的未消化食物,称为完谷不化,多见于脾虚泄泻和肾虚泄泻。若完谷不化,兼腹部隐痛,食欲不振,体倦乏力等症,则属脾虚;若完谷不化,兼腰膝酸软,小:便清长,形寒肢冷等症,则属肾虚。

(2)大便中带血:若大便带血,先便后血,其色黑褐如柏油者,称为远血。病位多在小肠与胃,因饮食不节或肝气犯胃,以:致脾胃虚寒;或肝郁化火,迫血妄行所致。

若大便带血,先血后便,其色鲜红者,称为近血。病位多在大肠或肛门,因湿热蕴结大肠,热伤血络,迫血妄行所致。

(3)大便脓血:指大便白如胶冻,或红如瓜瓤,或红白相杂如鱼脑,且伴有腹痛,便频,里急后重,是痢疾的症状,可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①大肠湿热:若大便脓血,起病较急,腹痛腹泻,便次频繁,里急后重,滞下不爽,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或伴发热恶寒,胸脘痞闷,呕恶等症,属大肠湿热。因湿热蕴蒸,盘踞肠道,蒸腐脂膜,损伤血络而下痢脓血。

②大肠寒湿:若下痢白多赤少,清稀而腥、或如豆汁。腹痛绵绵,喜热喜按,里急后重,不思饮食,胸脘痞闷而不渴,小便色清,属大肠寒湿。寒湿客于肠胃,气血滞涩,寒凝津液,湿伤气分,故见痢下白冻,或白多赤少。

③感受疫毒之邪:若便下紫色脓血,发病急骤,病势险恶,壮热烦渴,腹痛剧烈,甚则神志不清,痉厥,是为感受疫毒之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故便脓血紫暗,甚则上扰神明。

④正虚邪恋:若大便脓血时发时止,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赤多白少,状如果酱,或纯下污浊紫血,臭秽异常,伴有腹部隐痛及轻度里急后重。是因痢疾初发,治疗不彻,以致脾胃正气虚怯,漫热积滞内恋,大肠传导失司而成此症。

(4)大便溏结不调:大便时干时稀,兼见胁肋胀痛,食少腹胀等,属肝郁乘脾,脾失健运;若大便初头硬,后必浦,多属脾胃虚弱。

3.排便感觉异常

即患者排便时,肛门或腹部有异常感觉。临床常见以下几种情况:

(1)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属大肠湿热,多由热迫大肠所致。

(2)腹痛欲泻,但排便不畅者:称为排便不爽,多由肠道气机不利所致。兼见腹胀痛,且矢气频多者,多是肝郁乘脾,肠道气滞。

(3)排便不爽:便中有不消化食物,酸腐臭秽,泻后痛减,为伤食积滞,肠道气机受阻所致。

(4)排便不爽:兼见便溏如黄糜,泄下粘滞,常因湿热蕴结不解,肠道气机不畅所致。

(5)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常见于痢疾患者,乃因湿热内结肠道,气机阻滞所致。

(6)肛门下坠感:若兼脱肛者,称为肛门气坠,常见于劳累或排便后加重者,多属脾气下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