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恽铁樵半路出家,为什么对中医贡献这么大?解决了什么问题?

    发布时间:2022-05-26 05:09:21   来源:Anita   

1916年,恽铁憔还是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并不是“中医国手”,鲁迅的第一篇小说就是恽铁憔发现并给发表的。这一年恽铁憔的14岁长子阿通殁于伤寒,次年第二、三子又病伤寒而夭折。粗通医道的恽铁憔看过《伤寒论》,觉得儿子就是麻黄汤证,心知其所患某病,当用某药,但是苦于没有临床经验不敢轻举妄动,向医生建议商讨,无奈当时沪医畏惧麻黄如虎狼,从无采纳的余地,自已爱莫能助,只能坐视待毙。痛定思痛,深深地感到求人不如求己,遂深入研究《伤寒论》,同时问业于伤寒名家汪莲石先生。一年后第四子又病,发热恶寒,无汗而喘,太阳伤寒的麻黄证显然。请来的名医,虽熟读《伤寒论》但不敢用伤寒方,豆豉、山栀、豆卷、桑叶、菊花、杏仁、连翘等连续不断,遂致喘热益甚。恽铁憔仍然觉得儿子就是《伤寒论》的麻黄汤证,但又踌躇不定,心里着急啊,一个晚上在屋里走来走去,天快亮的时候,他说:“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含药而亡!”即开麻黄汤:麻黄七分,桂枝七分,杏仁三钱,炙甘草五分。开完方子,交给夫人去抓药,说死马当作活马医吧,然后就上班去了。夫人不语,无奈啊,只好立即配服。服药一剂肌肤湿润,喘逆稍缓;二剂汗出热退,喘平而愈。

恽铁憔下班后不敢进家,心想四子可能也死了,就在家门口徘徊,想想四个儿子相继死去,不禁潸然泪下,但细看家里很平静,不像有事,大胆进门一看,孩子活蹦乱跳的,夫人说药服下去以后,出来汗了,也不喘了。

这次用麻黄汤恽铁樵认识了古中医的伟大和时方医的方向性错误,从而认真深入的学习《伤寒论》,钻研中医经典,亲友有病也都来请方,而所治者亦多有良效。一日某同事的小孩伤寒阴证垂危,沪上中西名医治疗无效,恽铁樵用四逆汤一剂转危为安。病家感激万分,登报鸣谢曰:“小儿有病莫心焦,有病快请恽铁樵”。

后求治者日多一日,业余时间应接不暇,遂毅然转身,弃文从医,1920年辞职挂牌,开业行医,不久门庭若市,医名大振。后来又办函授中医学校进行中医教育,有一千多名学生,恽铁樵是现代中医教育的开创者。恽铁樵力荐《伤寒论》,是古中医伤寒经方派的中兴之祖。

(1)弘扬中医文化:

恽铁樵民国著名的医家,他的闻名,并不是说他医术有多高名(相比三张,他医术就显一般)。他对中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贡献主要体现在中医教育培训、中医与西医结合上做出了大胆的尝试与创新。

作为“中西医汇通派”的一员大将,恽铁樵的优势在于家学功底深厚,出身江苏武进孟河,这江苏孟河自古就有“吴中名医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美誉,其中又以丁甘任为代表的“孟河四家”闻名于世。打小,恽就沐浴中医传统文化。

相比其它老中医,恽铁樵的优势在于,他懂外文,早年从事英文编译工作。西方先进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他比其它人更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恽铁樵(1878-1935)

他所处的年代,内忧外患,传统文化备受打压,更别说中医,完全抬不起头。但作为有志之士,自然不愿屈服。于是他提出“中医而有演进之价值,必能吸收西医之长,与之化合,以产生新中医。”。说白了,中医只有跟西医结合有出路。

怎么个结合法?

一方面主张用西医爱做实验的方法来验证中医理论,所谓“采列西说,欲借此以证中国旧说”。

另一方面主张用西医理论来阐述中医是如何治病救人的,因为中医最怕讲理论,跟传统文化中的六经、阴阳五行又脱不了干系。也就是他说的“发明古书精义,采取西国学说”。

还有他说的“汇通”,指各中医学派,如经方派、火神派、攻邪派等不同学派要摒除门户之见,合力一起将中医学推向发展新阶段。

在“中西医汇通”思想的影响下,恽铁樵在1925年在上海创立“函授学校”,这为我国现代中医学院树立了榜样和模范作用。

恽铁樵的可贵之处在于,不盲目崇拜西医,不完全否定中医理论,认为只有坚持临症实践,才是中医发展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