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没有中医基础的中年人如何阅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发布时间:2022-05-23 04:41:33   来源:Anita   

您好,我在中医在线青年经方家鲍老师那里给你找到了答案,鲍老师对于如何学好经方给予了自己的看法,看法如下:

如何学好经方

大家好,我是鲍艳举;今天和大家分享得题目是《如何学好经方》

学习经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我把我自己的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主要由以下两点:

1.先建立六经体系,而不是背诵原文

很多人对经方,既爱又恨,爱是因为经方是经典,是好的学问,是中医的源头和根本;恨是经方、经典需要背诵原文,甚至四大经典都需要背诵,不然免谈经方和经典,这也是很多经方家都强调的。背诵确实是我们学习经典的很重要的一步,但并不是唯一有效的路径。

对学经方、用经方比较好的同道,我们问的第一句话大部分都是:“你是不是把《伤寒论》倒背如流啊?”其实,有时候结果并非如此。把《伤寒论》原文背诵的倒背如流的,临床上并非就能解决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临床上疾病病机的复杂性远非《伤寒论》中几个条文所能涵盖的。用经方强调一方一法,原方原量,不分轻重,不知变通,不会合方,不会加减,多是不知疾病复杂性的表现。当然,面对个别病机复杂的疾病,在综合病机调理无效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单刀直入”,用原方原量、少加减、大剂量,亦可取效,但这绝对不是常法。

我是在上大学期间背诵的《伤寒论》,那时候也是把重要的条文背诵了,因为临床上用得少,背诵完了,很快就忘了。后来有幸认识冯世纶老师,开始接触胡希恕的独特的六经辨证体系。《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开篇提到的:六经为病尽伤寒,气同病异其气然,推其形脏原非一,因从类化故多端,明诸水火相胜义,化寒变热理何难,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特别是“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与我们的六经辨证体系有异曲同工之妙。后来我的重心就放在了六经体系的建立,特别在胡老、冯老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在花宝金老师、刘观涛老师和张磊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我相继写了三本书,分别是《经方时方六经辨证应用案解》、《常见病抓主证与辨方证》和《独立全解经方实验录医案》,这三本书基本上奠定了我的六经辨证体系,这期间大概花了将近八年的时间,我的六经体系的脉络才算比较清晰了。

在建立完整的六经体系之前,我对一些病说实在的没有十足的把握,有些病好了也不能明确指出为什么好了,对于没有好的疾病也没有明确的思路,即使有些常见病、应该治好的病,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一定能好。建立完整体系之后,我对疾病的认识上升了一个层次,更注重从整体上去考虑了,有效率也明显提升了,门诊量从原来的一天20-40人,提升日诊到百人以上。即使有些病第一次治疗无效,在第二次治疗时通过分析其六经实质,一下子就能判断出第一次治疗的不足之处,这样能够保证在第二次治疗时有效。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有效率,在两次之内,是非常高的。

没有体系,很多知识点都是零散的,无法融会贯通,也就无法登堂入室。我曾经遇到过不少学经方的同道,每年都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学费去外地求学,听说谁开经方的培训班或者是经方的会议都去参加,每次参加完也是非常兴奋,感觉自己水平提高了不少,可是回到临床上你会发现很多疑惑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为什么这个患者应该有效,反而无效?”、“为什么这个患者一点底儿都没有,反而疗效出奇的好?”、“老师在培训班上讲的治疗起来非常有效的疾病,我为什么复制不出来?”,回答这些问题,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的知识点没有系统化、体系化。

只要你是一个爱学习,善于学习的人,学了老师的知识,在临床上复制不出来,那很大程度上不是你的问题,而是老师的知识体系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名医之后无明医“,很多时候不在于有无名医,主要是名医他的体系有问题,导致很多人无法学习,无法复制。

2.先深度分析病机,而不是死记方子

病机是中医的核心,中医大夫水平的高低,就体现在辨析病机水平的高低上,而不在于是用的经方还是时方,并不是你用了经方就是高手。

很多人学习经方,就是想记几个方子,某某方治疗某某病,也不需要辨证,看到有什么症状,就用什么方,相对比较简单,学完几个经方就当个秘方来用,虽然也能治好一些疾病,但总的还是不能有本质的提高,不能成为大家。

我们都知道一提到经方,就知道有“方证对应”、“抓主证”、“辨方证”,往往对病机比较忽略。用经方的过程其实也是辨析方与症,喜欢将《伤寒论》中经方描述的症状与患者的主证相对比,要是对上了,就方证对应,就可以用原方,对不上的就没法开药了。经常听到有些同道这样描述经方:“经方一旦要是对应上证了会有出奇的效果,但是很多时候临床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经方的方证特点,相差很远,无法应用经方,所以我不用经方治疗内科疾病,治疗临床杂病。”我认为“伤寒论的六经体系仅仅是治疗外感的“是错误的,最主要核心是对病机的认识没有上升到一个层次。

还有就是明明经方的方证描述与患者的主证也是一模一样的,但是用上了这个经方反而也是无效的。

这里面的难题,提高治病有效率,必须要对中医的病机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但要认识,更要能够辨析出来。

前面讲的六经辨证体系仅仅是辨证的大方向,很多细微的病机是不容忽略的。所以,临床上一些大夫用经方,忽略了细微病机的辨析,临床辨证水平低下,也很难成大医。在后面的课程中,我会详细和大家分享六经体系和病机的辨析过程。

我认为六经体系和病机辨析是学好经方最重要的两点,这两点解决了,后面再学习具体的经方、运用经方,才能得心应手,融会贯通,最后能达到天马行空,独来独往。

谢谢大家,欢迎关注中医在线,中医传承第一平台

能读到仲景的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首先读这两本书要放下心中所有的知识,所有的想法,完全信任这本书所记述的内容,只有完全放下,才能体会到这两本书伟大的意义。

有人说《伤寒论》是专门讲述外感病治疗方法的书籍,甚至归为了中医的一个学派——伤寒派。这是肤浅的认知。《伤寒论》从六经出发,详细论述了外感邪气在人体内的运动,虽然邪气为外感所致,但是邪气运动过以后人体会出现许多的内伤。外感疾病在误治之后,同样会出现多重内伤。张仲景正是从此处着手,论述人体的各种变化。所谓“虽未能治愈诸病,孰可以见病知源”。

同时《伤寒论》不以八纲脏腑辩证为诊治方法,独立六经,此之可谓千古之大圣人,莫能出其右者。这就避免了脏腑辩证的纷繁复杂,以及不确定性。六经的定位性远远高于八纲。但是后人不知此法,多从《黄帝内经》阴阳五行着手,虽然对于疾病的认知过于《伤寒论》,但是对于疾病的治疗却不及《伤寒论》,因此《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并驾齐驱,但是《伤寒论》却成就了张仲景医圣之名。

没有任何基础的人亦可以读懂《伤寒论》,所谓大道至简。只要是沿着《伤寒论》所记述的文字,不需要太多的思考,整篇通读,前后联系,就是一个临床大家。切不可断章取义,每一句话,每一个药都要放在《伤寒论》的大背景下去理解,这样就可以理解张仲景,读懂《伤寒论》,既可以保身长全,又可以救贫贱之厄。《伤寒论》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