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药价格

种植什么药材最有市场前景

    发布时间:2022-02-07 00:25:32   来源:Anita   

你是哪里,中药材种植要因地制宜,今年看好的品种:白术、半夏、黄芪、防风、远志、桔梗、急性子、等常规药材品种,市场稳定,后市看好,可以发展。加QQ联系好了。

找出一份或者做出一份完善的市场需求调查,从缺口与需求中寻找。如果没有完善的调查,那就小幅度的调查,列表。

中药材的国内外市场及发展前景?

找到这个,看是否令你满意竹溪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药用植物种类齐全,蕴藏量大,上个世纪十一年代曾获“中国黄连之乡”殊荣,近年来我们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植了一批药材生产大乡(镇)、大村、大户,中药材生产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县药材总面积8.7万亩,年产量近2万吨,综合收入达3300万元,主产区农民药材收入达到500多元,最高人平近5000元。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一、竹溪县中药材发展现状。1、历史久,影响大。中药材在我县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据县志记载,早在唐代就有中草药的采集、制作和简易的栽培。民国初年常年收购的中草药材有70多种,达3000余担,黄连、天麻、党参等品种影响较大。五十年代初我县曾被国管院授予“黄连之乡”称号,七十年代,全县就建有18个中药材生产基地。196个药材生产专业队,种植药材品种64个,面积达3万多亩,产量近1000多吨。2、种类多,储量大。据1983年国家资源普查和近年来植物检测普查资料显示,我县境内有中草药1316个品种,分180科,其中植物药1160种,动物药156种,矿物1种,珍稀名贵药材如金钗、红豆杉、杜仲等约有15种;地道药材如厚朴、天麻等约有25种;引进栽培的药材如板蓝根、枣皮、枸杞、绞股蓝等约30余种;大宗药材如黄连、木瓜、牛夕、鱼腥草约有65种;全县常年药材储量在2万吨以上。3、分布广、覆盖宽。全县各个区域都适应不同品种药材生长,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一是南部高山区,其面积接近全县总面积的一半,主要以黄连、天麻、鱼腥草、白夫子等品种为主;二是中部二高山区,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0%,主要以冬花、玄参、独活、牛夕等药材为主;三是东部及平坝河谷低山区约占全县总面积30%,主要以杜仲、木瓜等品种为主。4、兴基地,拓市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推进结构调整,把中药材生产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来抓,把依托资源做大产业、搞活经济作为发展药材的基本目标,通过典型引路、示范推广、市场拉动,大户带动等作用的影响,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空间高涨,涌现了一批大乡、大村、大户、大场。同时市场营销新突破。其一是构建本地市场。全县立足区位优势,以开放促开发,以加快“中心”药镇建设为契机,打造市场平台,提升集镇功能,着力构建县内市场,初步形成了以集镇为中心,以基地为支撑的中药材市场体系。已成为鄂渝陕周边地区渐趋成熟的中药材市场。其二是积极开拓外地市场。近几年来,县政府积极引导,各地药材经营能人坚持外引内联,先后与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河南禹州、四川啤县等多个药材市场经销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三是形成了一支以民营为主体的药材营销队伍,如:丰溪镇的张真明、向建军,桃源乡的彭友述等都是远近有名的药材经营大户。二、我县中药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一)思想观念认识上落后。一是群众怕亏本,片面认为“药疯子”,“卖得好是个宝,卖不好不把草”,不敢发展,而不是辩证的从市场信息把握品种是否对路、产品批量多少、质量标准好坏等方面去分析原因,一概认为卖不掉就是没市场,干部在瞎指挥。二是干部怕担风验落抱怨,不敢组织发展,思想保守,认识不统一。三是种植上舍不得拿好田好地,也舍不得多投入,管理粗放,有多少,收多少,没抱多大希望。(二)种植环节上技术含量偏低。一是资源品种多,主导产品少;二是基地规模小,产品批量少;三是科技投入跟不上,生产效益不明显,关键是缺人才,缺技术。(三)流通环节上产销渠道不畅。主要是市场信息不灵,中介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产销衔接不紧凑,渠道单一,与国内大市场及制约企业缺乏长期性、紧密型合作关系。(四)加工环节上龙头带动不力。目前除黄姜有加工企业的“龙头”带动外,地道中药材基本无龙头加工企业带动,深度开发陷入盲点。(五)在产业发展上政府扶持不够。由于县财政困难,目前在药材产业上政策倾斜扶持不够,资金投入不足。三、竹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措施。1、基本思路:坚持走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路子,依托资源,面向市场,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强效益,建立稳定、安全、有效的中药材产业化基地;以黄姜梯级系列开发为重点,扩大生产规模,组建产业集团;加快以杜仲、黄连、天麻等为主的传统地道中药材的生产种植,狠抓加工流通,培育龙头企业,推进中药材产业化。用5年时间,建成三大药材生产基地。一是以丰溪、向坝、桃源为重点,建设人工黄连栽培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力争建成全省最大的黄连人工栽培基地,年收入达到3000万元。二是以305省道沿线的县河、中峰、蒋家堰、水坪、龙坝为重点,建设黄姜生产基地,面积稳定在5万亩,年鲜姜产量7.5万吨,综合收入达到4亿元。三是以南部山区为中心,建设板兰根、丹参、玄参、冬花、天麻、薄荷、鱼腥草、杜仲等地道中药材基地8万亩,年收入达到1亿元。到2007年,全县中药材人工栽培基地15万亩,年产值达5.3亿元。2、基本措施:一是建立规范化、规模化的种植基地。从解决农民思想认识问题入手,通过示范引导,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抓好中药材重点示范基地建设,培植一批药材种植专业乡、专业村,努力建成药材经销商的货源基地,制约企业的药源基地。二是完善社会化、产业化的经营机制。加强中药材产业化经营的宏观管理,搞好引导协调和组织调控,规范市场运行秩序,营造宽松环境。坚持一个产业、一套政策、一个规划、一套班子、一套实施办法的思路,完善中药材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加强与大型制约企业的合作,提高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水平,带动中药材基地建设的效益化和规模化。三是构建多元化、民营化的融资体系。立足区位优势,集中把财政资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流域治理、退耕还林、小额信贷等扶持资金捆绑使用,实施重点倾斜,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促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四是开辟外向化、现代化的销售渠道。努力培育内外两个市场,构建以丰溪为重点的辐射鄂渝陕周边地区的区域性中药材专业集散市场,与国内主要药材市场捆绑协作,着力在中药材销售环节上下功夫,发展订单生产,以销售流通带动药材生产健康发展。五是培植标准化、集团化的产业龙头。有重点的培植示范大户、示范基地、龙头企业,把基地发展与适度规模经营结合起来。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深度开发竹溪的黄姜、黄连等优势资源,发展起点高、竞争力强的现代医药加工企业,提倡和鼓励企业办基地,把基地建设和产品加工密切结合起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加工体系。

上一篇:种植药材前景如何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