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寒水石

来源:www.tcmregimen.com  时间:2023-10-16 19:36   点击:293  编辑:中医养生网   手机版

寒水石

寒水石,学名为Ephedra sinica,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属于裸子植物门马齿苋科。它是一种多年生灌木,主要生长在我国的西北地区。

寒水石的主要药用部分为其茎枝,寒水石茎枝被晒干后被称作麻黄。寒水石茎枝中主要含有麻黄碱、去甲麻黄碱等生物碱,具有兴奋神经系统、扩张支气管、抗过敏等功效。

在中医中,寒水石(麻黄)常被用于以下方面:

  1. 解表发汗:寒水石茎枝具有发散风寒、解表发汗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流感、头痛等症状。

  2. 清热解毒:寒水石茎枝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高热、咽喉肿痛、痰湿等症状。

  3. 祛痰止咳:寒水石茎枝中的麻黄碱能够扩张支气管,改善气流,常被用于治疗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寒水石(麻黄)属于刺激性较强的草药,使用时需根据医师的指导和个人体质适量使用。此外,由于寒水石含有麻黄碱等生物碱,不宜与含有咖啡因或其他中枢兴奋剂的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由于寒水石属于濒危植物,其野生资源需得到保护与合理利用。在购买和使用寒水石药材时,应选择合法途径和正规渠道。

寒水石的简介

【名称】:寒水石

【别名】:凝水石、白水石、凌水石、盐精、水石、冰石、鹊石、盐精石、泥精、盐枕、盐根

【药材类别】:矿物类

【性味】:辛咸,寒。

①《本经》:辛,寒。

②《纲目》:辛,咸。

【归经】:入心、胃、肾经。

①《纲目》:入肾走血。

②《本草新编》:入胃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少阴、太阴、阳明经。

【入药部分】:为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石膏或为碳酸盐类方解石族矿物方解石。

寒水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调敷。

寒水石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降火;利窍;消肿。主时行热病;壮热烦渴;咽喉肿痛;水肿;尿闭;口舌生疮;痈疽;丹毒;烫伤。用于发热烦渴,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痛;外用治烧烫伤。

①《本经》: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

②《本草经集注》:解巴豆毒。

③《别录》:除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烦满,口渴,水肿,小腹痹。

④《医学入门》:治小儿丹毒,烧为末,醋调敷之。

⑤《纲目》:治小便白,内痹,凉血降火,止牙疼,坚牙明目。

⑥《医林纂要》:除妄热,治天行大热及霍乱吐泻,心烦口渴,湿热水肿。

⑦《本草求真》:敷汤火伤。

⑧《本草求原》:治心肾实热。

寒水石的附方

①治五脏六腑积热,天行时气疫热,以致烦满消渴:凝水石、石膏、滑石各五钱,甘草二钱。研末。每服一钱,白汤调服。(《方脉正宗》)

②治伤寒发狂,或弃衣奔走,逾墙上屋:寒水石、黄连(去须)各等分。上细末,每服二钱,浓煎甘草汤,放冷调服。(《本事方》鹊石散)

③除热瘫痫: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亦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金匮要略》风引汤)

扩展阅读: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畏地输。

②《本草经疏》:凡阴虚火旺,咳嗽吐血,多痰,潮热骨蒸,并脾胃作泄者不宜服。

③《本草求真》:虚人热浮,切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上一篇:返回栏目
下一篇:丹参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