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药养生

中药“百合、醋附香、合欢花、酒女贞子、酒萸肉、墨旱莲、山药、熟地黄、茯苓、煅牡蛎、白术”作用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01 14:35:48   来源:Anita   

名称:百合
类别:补益药
别名:白百合
药用部位:肉质鳞茎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洗净,剥取鳞叶,置沸水中略烫,干燥。
性味归经:寒;甘;归心、肺经
功能主治: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用于阴虚久咳,痰中带血,虚烦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亦可蒸食或煮粥食。外用:适量,捣烂敷。
禁忌:风寒咳嗽及中寒便溏者禁服。
名称;醋香附
类别:理气药
性味归经:辛、味苦,平。入肝、胆、脾经。
功效:理气解郁,散结止痛,胸腹胀痛。
禁忌;血虚气弱者不宜单用、体温过高和孕妇慎用。
名称:合欢花
类别:安神药
别名:夜合花、乌绒
药用部位:花序
采收加工:夏季花开放时择晴天采收。及时晒干。
性味归经:平;甘;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解郁安神。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或入丸、散。
名称:女贞子
类别:补益药
别名:女贞实、冬青子、白蜡树子、鼠梓子
药用部位:成熟果实
采收加工: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枝叶,蒸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
性味归经:凉;甘、苦;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熬膏点眼。
禁忌:脾胃虚寒及肾阳不足者禁服。效力和缓宜少量久服。
名称:山茱萸
类别:收涩药
别名:薯枣、鸡足、山萸肉、实枣、肉枣、枣皮、萸肉、药枣
药用部位:成熟果肉
采收加工: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性味归经:微温;酸、涩;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禁忌:命门火炽,肝阳上亢,及素有湿热,小便不利者禁服。
名称:墨旱莲
类别:补益药
别名:旱莲草
药用部位:地上部分
药材性状:本品全体被白色茸毛。茎呈圆柱形,有纵棱,直径2~5mm;表面绿褐色或墨绿色。叶采收加工:花开时采割。晒干。
性味归经:寒;甘、酸;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用于牙齿松动,须发早白,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熬膏、捣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敷或捣绒塞鼻。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名称:山药
类别:补益药
别名:薯蓣、山芋、淮山药、野山豆、山板术、九黄姜、白药子、野白薯、佛掌薯
药用部位:根茎
采收加工: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黄熏后,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性味归经:平;甘;归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25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禁忌: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慎服。
名称:熟地黄
类别:补益药
别名:熟地
药用部位:根
采收加工:11~12月间采挖。生地黄经过加工蒸、晒而成。
性味归经:微温;甘;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或熬膏、浸酒。
禁忌:用时宜配砂仁、陈皮等,以防腻滞碍胃。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慎服。
名称:茯苓
类别:利水渗湿药
别名:茯灵、云苓、松薯、松苓
药用部位:菌核
采收加工: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
性味归经: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
禁忌: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煅牡蛎
药用部位:贝壳
功效:收敛固涩,制酸止痛,重镇安神,软坚散结
应用:滑脱诸证(自汗,盗汗,尿频,带下,崩漏,遗精等),胃痛泛酸,心神不安,失眠,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等
名称:白术
类别:补益药
别名:术、山芥、山姜、山连、山精、冬白术
药用部位:根茎
采收加工:11~12月间采挖。除去细根及茎叶,烘干或晒干。
性味归经:温;苦、甘;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熬膏;或入丸、散。
禁忌: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慎服;内有实邪雍滞者禁服。

上一篇:牡砺的功效和作用?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