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医养生 !

中医养生

首页 > 中医文化

什么叫恐胜喜 喜胜悲 悲胜怒 怒胜思

    发布时间:2022-06-24 22:01:59   来源:Anita   

得意忘形也伤身:

  应及时从情绪纠葛中解脱

  如果一个人得意忘形、欢喜过度无法自制,可以通过吓唬的办法让其恢复正常思维和理智,不至于长时间沉醉在过度伤身的大喜当中。《黄帝内经》指出,异常的精神情志活动,既可以作为病因导致疾病的发生,又可以在病程过程当中影响疾病的归转。因此,医生在疾病诊断过程当中,应注意从病者的心理因素进行考察。因为病人的精神状态与治疗的结果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针对异常的心理即精神活动对人生命造成的重大损害,《黄帝内经》总结出了一套精妙绝伦且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以情致胜法、劝说开导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自我调节法”。其云:“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即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使其从某种情绪的纠葛中解脱出来,转移到别的方面,称为移情。

  推崇“宁静致远”:

  患得患失伤心伤肝身体衰弱

  如若某人非常害怕被惊吓,则需要多吓唬他。当他把受惊吓当作平常事时,自然不会再被吓倒。《黄帝内经》说过,受惊吓的人需要的就是“平”。平即平常,一个人是不会对司空见惯的事情感到害怕的。

  中医心理学中有“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论断。《黄帝内经》说,“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情绪不稳定,什么病就都来了。他们认为,如果一个人意志坚定、情绪稳定、心态健康,疾病自然很难入侵身体。这和西医的神经系统可以控制调节肌体免疫能力是殊途同归的认识。

  专家们说,其实中国文化中的“恬淡虚无”、“宁静致远”、“修身养性”等信条都是贯穿着中医学在其中的。尤其是身处竞争激烈、物欲膨胀的社会中,如果功利心太强,经常患得患失,由此造成大悲大喜,会伤心伤肝,从而导致脾胃不好、消化不良、身体衰弱。所以现代人要向古人学习养生延寿的技巧,首当其冲就是调整心态,保有一颗平常心。

  现代生活中有很多人“早生华发”,除了遗传因素外,思虑过多、情绪波动大是引起头发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故事,大家往往认为只是文学艺术的夸张,但据《史记》记载,伍子胥确实一夜白头。从中医的角度看,伍子胥当时所承受的精神打击至少有四种:悲恸、愤恨、焦虑、惊恐。当这些情绪达到极致时,意志可能仍然坚定,但精神刺激对内脏的伤害是个人意志无法控制的,一系列精神刺激引发了他脏腑生理机制的紊乱,于是导致了一夜白头。

  《黄帝内经》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明确说明了生理与心理的关系:即先有作为生理基础的五脏,然后才有喜怒悲忧情志的活动。中医认为精神活动和五脏是密切相关的,心是主宰人的心理活动的主要脏器,由于心为五脏六肺之主,所以心在情志致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人的五脏是相互联系的,五脏有病也会按一定的规律互相影响。一旦人的情绪异常,会打乱五脏原有的规律和次序,导致人生病。

  诸葛亮气死周瑜:

  怒太过就伤肝就头晕血压高

  人都有七情,七情在一般情况下对人体无害,七情如太过激烈,或持续太久,就成为病了。《黄帝内经》讲,病起于“过用”。不管是什么,过了,就是病因。诸葛亮深谙《黄帝内经》心理学,设计三气周瑜,令周公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活活被气死。怒太过就伤肝,就头晕、血压高。过分的喜悦往往容易引发心脏病。思虑太过就伤脾。念书念太多了,思考太多都可以影响脾胃,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乏力。恐伤肾,比如人一惊恐可能会大小便失禁,这就是伤肾的表现,因为肾是司管二便的。

  据了解,现在国内所有医科学校里还没有正式独立的中医心理学科,只是在讲课时穿插、融入心理学有关知识,而民间很多人对中医心理学的了解还存在误区和盲点,觉得中医没有心理学、或是心理学太虚,可有可无。所以从事中医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人才很稀缺。但教授们说其实“心病还需心药医”,而且当病人的心理问题解决了,面对疾病的焦虑、顾忌也就消除了,肌体会更有效地吸收药物、更快地恢复健康。专家们呼吁国内早日成立中医心理学专科,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医学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