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扁鹊医书竹简原文?

148 2024-01-20 19:39 admin

一、扁鹊医书竹简原文?

维大宋绍兴十六年丙寅月,武翼郎臣窦材奏启玉皇上帝玉陛下。

臣闻上天好生而恶死,下民畏死而贪生,上天虽云恶杀,但示劝惩于下民,非其人而杀之者有之。下民虽曰贪生,但归生死于天命,而致枉死者有之,皇天悯下民之疾苦,故假神农、黄帝、岐伯、雷公、扁鹊、俞跗等,以立医教,救人灾病。历世绵远,屡遭兵火,其神书散亡,仅存者《灵枢》、《素问》而已,虽不尽传宗派,是亦能救人疾苦,保人性命,但少洞彻脏腑、刳肠、涤髓之神耳。(果能参悟《灵》、《素》,自然洞见脏腑,至于刳肠涤髓,乃后世法之巧,而用之神。惜乎此书无传,谅亦不过一技术之妙,岂如《灵》、《素》之贯天人,晰隐显,大无不包,细无不入,为万世理道之神书,救人之秘典哉。)后世仲景采《内经》外感风寒之旨,附以己见,定立方法,及采杂证七十余条,集为《伤寒》、《金匮》。后之学人,咸遵守莫敢移易。殊不知伤寒既有多证,《内经》自然该载,何必牵扯种种杂病,以为伤寒,误人不少(果能遵循仲景之法,岂有误人。

二、古医书怎么卖?

买卖古医书的办法和门路有很多,比如说现在我们手里有一批古医书要出手卖掉换一些钱回来,我们可以打广告,还可以通知朋友邻居,也可以把所有的书籍摆摊来卖。

三、古医书昆是?

昆,字山甫,号鹤皋,又号鹤皋山人、参黄子、参黄生,徽州府歙县澄塘村人,明代医家,新安医学名家之一,生于1552年,卒年不详。吴昆师从余午亭,以医为业,从三吴出发,遍历江浙、荆襄、燕赵等地,“师医道贤于己者”,自此之后医学大进。共撰述医书6种,其中《医方考》6卷、《脉语》2卷、《素问吴注》24卷、《针方六集》6卷4种现存于世,《十三科证治》、《药纂》2种成书年代不详,已经亡佚。

吴昆,字山甫,号鹤皋,又号鹤皋山人、参黄子、参黄生。明嘉靖、万历年间南徽州府歙县(今属安徽省黄山市)人。世居歙西澄塘。吴昆出生于书香门弟,祖父吴正伦医术高超,医名颇著。吴昆幼年英异,为文藻思横溢,因举子业不售而“投举子笔,专岐黄业”。15岁学医于乡贤名医余午亭,“居三年,与师谈论,咸当师心。继由三吴循浙,历荆襄,抵燕赵,就有道者师受之焉”,“未及壮年,负岌万里,虚衷北门,不减七十二师”。由此扩大了见识,丰富了临床经验,对各家兼收并蓄,奠定了雄厚的医学基础。行医于宣城、当涂、和县等地,通晓针灸方药,所至声名籍籍,活人无数。

主要经历

祖父吴正伦,为明代隆庆至万历间名医,曾治愈神宗朱翊疾病,以及穆宗朱载后贵妃之疾病而名闻朝野。后来遭太医妒忌,饮毒酒而亡,伯父元昌,父亲文韬二公,皆修德隐居世中,家中藏书甚为丰富,对《内经》颇多研究。昆自幼聪明好学,熟读六籍文章,习儒举业.因受家庭熏陶,常浏览医书,在15岁时,已开始接触医学,通读《素问》、《灵枢》、《难经》、《甲乙》、《脉经》、《伤寒论》等经典,精晓河间、东垣、丹溪等诸贤医籍,为其日后行医、著书打下了良好的医学基础。

25岁时,举业不第,乡里长者劝其“古人不得志于时,多为医以济世。即由此专心于岐黄医事。拜余养正(午亭)为师学医。据吴氏著作中记载,为师教导主要从临证看病切脉、处方用药上,传授心得秘诀。三年后,游学于江苏、浙江、湖北、河南、河北等地,负笈万里,就“有道者为师”,故称有“七十二师”。谦虚好学的品质,丰富了吴昆的人生阅历,开阔了医学视野。注意吸收不同流派的医学经验及秘传,同时,广交朋友,拓宽了思维空间。在此时,校注整理滑寿《明堂图四幅》.

33岁时,传授医学,带徒弟三人,方元振、汪跃德、汪拭及侄孙吴子湛,因于“世医昧于上古经论,不达于中古之方”,不明方义与方证关系,不明药物升降浮沉之性,以及宣、通、泻、轻、重、滑、涩、燥、湿之法,反正类从之理,而盲目执方用药疗病,危害性极大。于是选取古今良医之方七百余首,“撰之于经,酌以正见,订之于证,发其微义”,著成《医方考》六卷。同年,又将所读过有关诊病切脉的医书要点,摘抄为语录,重点注释或述之师传心得,著成《脉语》二篇。

43岁时,吴昆对《素问》进行全文注释,著成《素问吴注》,自序作《内经吴注》二十四卷。从该书参校友人名单推测,此时期吴昆可能在太医院里教授《素问》,整理者有太学生8人,太医院医生1人,儒生3人,礼部儒生3人,庠生6人,居士1人,共计21人。此书可能是吴氏授课讲稿,由众人整理收集而成。

67岁时,随着临证经脸的积累,学识日丰,对以往针砭治验不能尽得其中之奥旨者,经过三十年不断探讨,始破迷津,医学思想进入成熟期。带生徒23人(包括侄孙吴象先),将自己在针灸方面的研究心得,结合历代经典论述、医家歌赋,写成《针方六集》六卷,旨在羽翼《图经》(明刊《钥人腧穴针灸图经》)的学习使用。吴氏订校滑寿《明堂图四幅》(又作《正伏侧人脏腑明堂图》)。一并收人此书卷首“神照集”中,形成该书图文并茂的著述特点。

四、古医书怎么鉴定年份?

1. 出版发行时间:了解该书的出版社、版本、印数等信息,可以通过参考该书的版权页、印刷日期、字数等信息来判断其出版发行时间。

2. 手工制作痕迹:古医书往往是手工制作的,从其中可以看出一些手工痕迹,如手写、点翠等,然后观察这些

五、天津可以鉴定古医书吗?

可以。

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研究馆员李国庆是鉴定古籍专家。

六、明晚期古医书有哪些?

明晚期古医书有: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针灸甲乙经》、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葛洪《肘后备急方》、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苏敬《新修本草》 、王焘《外台秘要》。

七、天津哪里能鉴定古医书?

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研究馆员李国庆是鉴定古籍专家。

八、十二经络古医书怎么记载?

《黄帝内经·灵枢》的精髓是“十二经脉”,经络学中最本原最重要的基理亦是“十二经脉”,故“十二经脉”既是中医学说的基础知识,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最高深的核心理论。

《灵枢·经脉篇》曰:“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以止也。”明代医学家张介宾注释道:“经脉者,脏腑之枝叶。脏腑者,经脉之根本。知十二经脉之道,则阴阳明,表里悉,气血分,虚实见,天道之逆从可察,邪正之安危可辨。凡人之生,病之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莫不由之。故初学者必始于此,工之良者亦止于此而已。”

又《灵枢·经脉篇》云:“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都说明经络学说在中医诊疗上至关重要的地位。故初学祖国医术者,怎能不从这个简捷的“十二经脉机理”入手;如想求得医术之精深,又怎能舍却十二经脉而他求呢?

九、中药是否有副作用?

结论先行:中药当然有副作用

下面具体谈谈原因、原理和应对的方法:

1. 人们为什么会有中药没有副作用的概念?

    1. 中药,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用于预防、治疗各种疾病的药品。古人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只知道效果好不好,并不知道自己的方子有副作用; 药厂在生产药品的时候,不希望人们说自己的药品不好,也不会在说明书中写自己的药品有副作用,因此在人们心目中就有了中药没有副作用这说。
    2. 中药处方是由多种药材组成,含有的成分非常复杂,即便是单味药材,里面含有的成分也有数十种甚至更多,有些医生为了保护自己的处方不会外传,会把处方写的很复杂,比如大活络丸,是由数十种药材组成,就是为了防止别人知道真正的有效组方是什么;他们认为根据药品的六气五味,阴阳平衡,方子的副作用已经被化解了;
    3. 当时的技术所限,古人根本无从知晓药品里面的成分是什么,自然也不知道会有哪些副作用,而药厂生产药品也大多数是由古方而来,生产者认为这些民间处方或者医书中记载的处方在民间已经用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些处方是没有副作用的,否则也不会存在这多年;没有人收集药品的副作用,自然说明书中也不会记载药品的副作用,因此人们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也就是很自然了。

2. 有什么证据说明中药有副作用?

最早引起人们对中药副作用的报道来自于日本小柴胡汤的报道:

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的津村顺天堂制成了小柴胡汤颗粒制剂,同时有地滋教授发表了“津村小柴胡汤颗粒对慢性肝炎有治疗效果”的报告,刹时间在日本引起不同凡响。小柴胡汤成了畅销药,舆论认为日本汉方走向现代化。短短的几年里,津村顺天堂便成了日本乃至世界注目的制药企业,财富积累走向巅顶。但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不断爆出小柴胡汤有副作用的新闻,1991年4月日本厚生省向医师、药剂师下达了要注意小柴胡汤导致间质性肺炎的通告。1994年1月~1999年12月报道了因小柴胡汤颗粒的副作用发生了188例间质性肺炎,其中22人死亡。结果津村顺天堂1997年破产,2000年津村顺天堂社长津村昭被判刑3年。

一个药方可使一个企业兴旺,又可使其灭亡,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但当时国内并不认为是小柴胡汤的副作用导致的这些病人的死亡,只是认为是日本人不懂辩证施治用药不当,而不是中药的副作用所致。

而比利时发生的马兜铃酸事件再次证实中药副作用非常严重:

龙胆泻肝丸事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比利时,1990~1992年有100多人服用同一家诊所开出的减肥药。在服药1年后,数十名减肥者被查出肾脏受到损伤,研究认为是减肥药中关木通所含马兜铃酸所导致。当时国外有媒体以“马兜铃酸肾病”为题进行了报道。1998年,英国报告两例服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引起肾衰,于是1999年7月禁止销售和使用含马兜铃酸的药物和补充剂。2002年6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也宣布禁售70多种含马兜铃酸的龙胆泻肝丸等中成药。随后,部分国家也对相关的中药采取了限制措施。

2003年以后国内才开始将引起对中药副作用的重视,将含有马兜铃酸的关木通从中国药典中删除,同时用木通替代了关木通。

3. 副作用是如何发生的:

    1.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发挥作用的都是其化学成分,既然有治疗作用就一定会有副作用,西药是由已知结构的化学成分构成的,作用机理相对清楚,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水杨酸)具有很好的抗小板凝聚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达到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但前列腺素对于维护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作用,而阿司匹林已证明能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胃黏膜上皮脱落增加并超过更新速度,造成消化道的溃疡,因此阿司匹林作用机制就会导致消化道溃疡的副作用。因此阿司匹林的药品说明书中就会将这个副作用注明,同时告诉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服药时使用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有特效。
    2. 中药出现副作用同样是由其化学性质所造成的, 任何药物起作用都源于化学成分,由于中药是由很多种成分组成的,由于缺少深入的研究,我们不知道哪些成分是有效的,哪些成分是有害的。比如鱼腥草可以治疗感冒发热,口服效果很好,人们将鱼腥草制成了注射剂,在临床大量使用,2006年发生的鱼腥草事件,2006年4月8日,湖北省汉阳一3岁小孩在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后死亡。是武汉市一年来发生的第4例由鱼腥草注射液导致的死亡病例。2006年6月1日,国家药监局停止鱼腥草注射液、新鱼腥草素钠氯化钠注射液、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注射用新鱼腥草素钠、复方蒲公英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鱼金注射液等7类含鱼腥草或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的使用,研究发现鱼腥草注射液中含有48种成分,到停止使用之日,从来没有人做过相关的研究。有些有害的成分口服不会造成伤害,但注射到人体后就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3. 有些中药成分本身就具有不同的性质,如麻黄中的麻黄碱,它本身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用它作为滴鼻时,可收缩血管使鼻道通气治疗鼻塞;但麻黄碱也可以使鼻粘膜收缩,长期使用会造成鼻粘膜萎缩。

4. 如何预防或减少中药副作用的发生

    1. 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阴阳五行;因此用药时要根据疾病的性质来用药,如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都是治疗肾虚,但六味地黄丸治疗的是肾阴虚,金匮肾气丸治疗的是肾阳虚,曾有一个咳嗽病人,由于他平时将六味地黄丸作为保健品吃,造成阴虚,使咳嗽久治愈。
    2. 要对药物有一种敬畏感,任何药都是药,不能随便吃,清代名医徐大椿说:“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比毒药也。”不管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应该在医生、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3. 当用药的时候发生的不舒服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停药,找医生、药师咨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十、古医书对晒太阳的记载?

中医认为,晒太阳可以增加体内的阳气,是养生所必须的。“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晒头顶正中的百会穴,可通畅百脉、调补阳气。天气好时,走出室外,充分享受阳光的沐浴,多晒晒腰背部,还可以补充阳气。

  晒太阳,不仅给人以好心情,还有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如在阳光下摊开双手朝向阳光,可舒缓疲劳,促进睡眠。当然晒太阳,一定要避开紫外线强的时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