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丹参用什么除草剂封地面

来源:www.tcmregimen.com  时间:2023-07-17 10:54   点击:5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丹参用什么除草剂封地面

很好种

一、选地和整地   

丹参是深根植物,根部可深入土层0.3米以上。为利于根部生长、发育,宜选择肥沃、疏松深厚、地势略高、排水良好的土地种植。山地栽培宜选用向阳的低山坡。丹参对土壤要求不严,黄沙土、黑砂土、冲积土都可种植。   

丹参为根类药材,生长期长,在整地时,先在地上施好基肥,尽量多施迟效农家肥和磷肥作基肥。最好每亩施腐熟栏肥2500~40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种植前,再进行翻耙、碎土、平整、作畦。一般畦连沟宽2.5~3米,畦高15~25厘米。在地下水位高的平原地区栽培,为防止烂根,需要开挖较深的畦沟;过长的畦,宜每隔20米距离挖一腰沟,以保持排水畅通。   

二、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一般多用撒播,以采种当年芒种至夏至及处暑至白露播种最佳。其苗床宜选用地势略高、土质疏松肥沃、浇水方便的土地.山区育苗,最好选择朝东或东南方向的山脚坡地作苗床,以减少日晒,利于出苗。

苗床先进行翻耕,并以沤腐的人粪尿作基肥。泥土要打细,作高畦,畦宽1.3~1.66米。然后将种子均匀浅播在畦面上,播后用脚轻踩一遍,使种子与表土紧贴(不必覆土),盖上一层薄薄麦杆,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

当幼苗具3~5片真叶时,如发现过密应进行间苗。间出的幼苗可另行假植、培育。期间注意浇水,并及时追施1~2次稀薄人粪尿,促进幼苗生长。

移栽时间以当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较为适宜。

移植前,在整好的畦面上以 25厘米×25厘米的株行距开穴,穴深视幼苗根部的长度而定。每穴栽种1~2株,栽种深度以微露心芽为准,不要过深,也不要使根头露土。种后覆土至平穴,稍压实,并及时浇水稳根。丹参早移栽,早生根,至寒冬来临时早已成活,来年早返青,尽可能不要推迟到严寒季节才移植。   

分根繁殖:在立春至惊蛰进行。选取健壮、直径1厘米左右的新根作种用。种植前,先将根部截成5~7厘米长的根段。种植密度为行距27厘米,株距20厘米。在畦面开沟槽,将根段直放于沟里,注意上下端不要倒置,栽后覆平土。一般在谷雨以后出苗。分根繁殖,开花较晚,当年难收到种子,但根部生长较快。   

分株繁殖:于立冬至第二年惊蛰,在家种丹参收获时(一般在冬至到立春之间),选取健壮、无病害的植株,剪下粗根作药用,将细于香烟的根连芦头带心叶用作种苗,进行种植。还可采挖野生丹参,连根带苗移植。大棵的苗,可按芽与根的自然生长状况,分割成2~4株,然后再种植。   扦插法:清明前后,选粗壮的茎条,截成具2~3个节为一段,剪去部分叶片,扦插到整好的畦中,入土6~10厘米,使芽略露出土面,将土压实,立即浇水。此后早、晚用喷雾器喷水,保持畦面湿润。   

三、田间管理   

施肥:丹参开春返青后,要经过9个月的生长期才收获。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追几次肥。第一次在返青时施提苗肥,每亩用沤腐的人粪尿750~800公斤冲水浇施;

第二次于4月中旬至5月下旬施。不留种子的地块,可在剪过花序后,每亩施腐熟人粪尿1000公斤、饼肥50公斤;

第三次在6、7月间剪过老杆以后,施长根肥,宜重施。每亩施入浓粪尿150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氯化钾10公斤。第二次和第三次追施以沟施或穴施为好,施后即覆土盖没肥料。   

松土除草:丹参前期生长较慢,应及时松土除草,一般从移栽到封行前要松土除草2~3次。松土宜浅不宜深,以防损伤根部。   

做好排灌:在丹参植株整个生长期间,都要注意清理沟道,保持排水畅通,防止多雨季节丹参受涝。挖沟理沟可结合施肥进行,将沟泥覆在肥料上。伏天及遇持续秋旱时,可进行沟灌或浇水抗旱。沟灌应在早晚进行,并要速灌速排。   

摘除花序:不准备收取种子的丹参,从4月中旬开始,要陆续将刚抽出2厘米长的花序掐掉,以保证养分集中到根部。花序要摘得早、摘得勤,最好每隔10天摘或剪一次,连续进行几次。   

剪掉老杆:留种丹参在剪收过种子以后,植株茎叶逐渐衰老或枯萎,对根部生长不利,将其剪掉,则可使茎部叶丛重新长出,促进根部继续生长。因此耕种帮建议宜在夏至到小暑将全部茎杆齐地剪掉。   

四、病虫害防治   

根腐病:5~11月发生,6~7月为害严重。开始根系中个别根条或地下茎一部分受害,继而扩展到整个下部。被害部分发生湿烂,外皮变黑色;地上部初时个别茎枝先枯死,严重时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实行水旱轮作或用生物农药抗120的200倍稀释液灌根;或用50%托布津800倍稀释液喷雾,都有良好的效果。   

菌核病:5月上旬开始发病,6~7月尤为严重。病菌首先侵害茎基部、芽头及根茎部,使这些部位逐渐腐烂,变成褐色;常在病部表面、附近土面以及茎杆基部的内部,发生灰黑色的鼠粪状菌核和白色的菌丝体。与此同时,病株上部茎叶逐渐发黄,最后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井冈霉素、多菌灵合剂喷雾;也可用50%利克菌1000倍稀释液喷雾或浇注。   

叶斑病:是一种细菌性叶部病害。5月初开始发生,可延续到秋末。病株叶片上病斑深褐色,直径1~8毫米,近圆形或不规则形,严重时病斑密布、汇合,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

①注意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②剥除茎部发病的老叶,以利通风,减少病源;

3,发病前后喷1:1:150波尔多液。   小地老虎:春季危害幼苗。可用90%敌百虫100克拌入炒香的茶籽饼5公斤作毒饵,撒入田间诱杀。   

银纹蛾:5~10月为害,尤以5~6月为害严重。该虫将丹参叶子咬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吃光,是丹参的主要虫害。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稀释倍液,或者25%二二三乳剂250倍稀释液,或25%杀虫脒水剂300~350倍稀释液喷雾。   

灯蛾:9月下旬发生,幼虫食害丹参叶片。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稀释液喷雾。   

五、留种   

丹参越年开花结实,栽植后的第二年,从5月底或6月种子开始陆续成熟。在花序上,开花和结籽的顺序是由下而上,下面的种子先成熟。种子要及时采收,否则会自然散落地面.采收时,如留种面积很小,可分期分批采收,即在田间先将花序下部几节果萼连同成熟种子一起捋下,而将上部未成熟的各节留到以后采收;如留面积较大,可在花序上有三分之二的果萼已经褪绿转黄而又未全干枯时,将整个花序剪下,再舍弃顶端幼嫩部分,留用中下部成熟种子。花序剪下后,需即行暴晒,打出种子,扬净。经晒三个晴天的种子,播种后发芽率较高,出苗较整齐。种子晒干后,装入布袋,挂在阴凉、干燥的室内保存。   

六、收获加工   

丹参在大田定植一年后即可收获。从年底茎叶经霜枯萎至翌年早春返青前,是最适宜的收获期。一般立冬至立春都可采收。而以冬至到小寒收获为好。过早收获,根不充实且水分多,折干率低;过迟,则重新萌芽、返青,消耗养分、质量差。   采收丹参时,宜选择晴天进行。该物根条入土较深,质脆,易折断,须小心挖掘。整个根部挖起后,放在地里露晒,待根部失去部分水分发软后,再抖去根上附着的泥土 ,运回加工。

二、丹参盖能喷除草剂吗有毒吗

一、丹参栽植时间

春栽于3月中下旬进行。移栽前,将径粗0.7~1cm的嫩根切成5~7cm的小段作种根。

二、丹参种植方法

选地整地

选择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栽培,土壤过粘,通气和排水不良,常引起烂根。前作秋季收获后深耕。栽培丹参应选择2年以上没有施用过化学肥料、农药和没有残留有害物质的地块进行栽种。每亩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4000kg、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100kg,深耕25~30cm,然后耕耙平整做畦。

繁殖技术

一、种子育苗

山东省多采取种子繁殖。

1.种子处理。用30~35℃温水浸泡种子10~12h.然后捞出稍晾一下。放入极少量食用碱进行揉搓。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装入催芽布袋或其他容器中,放在温度25~30℃、湿度95%以上的环境中催芽,每天翻动2~3次。经过5~6天有40%~60%的种子显露胚根后即可播种。

2.播种。播种前灌足底墒水。播量按苗距3cm×3cm,每8平米苗床可育成8800株丹参种苗,供667平米土地移栽使用。播种前按每8平米苗床备高效固氮抗病组合菌0.5kg,腐熟干牛粪或营养细土5kg配制成生物菌肥,均匀撒施畦面,然后把种子均匀播撒在生物菌肥上面,***后在种子上面覆盖1厘米的过筛细土或细沙。

二、分根繁殖育苗

多数省区采用此法。收挖时,留种用的不挖,到翌年立春后2-3月随挖随栽,作种用的种根应选择直径0.7厘米左右,健壮、无病虫、皮色红的一年生根为好。制种时剪成6cm长的节段,上口剪平,下口剪斜,并将剪口在草木灰中蘸一下。插根时,应将根的头、尾、中间节段分开归类摆放。按行距30厘米开沟,沟深8厘米,然后按株距3厘米将种根摆在沟内。根条大头向上。不能倒置,头部略低于畦面2厘米。接着挖第二行沟并将挖出的土填入***行沟内,填土至半沟时充分浇水,使土湿透,再填平沟。亦可不开沟按行、株距20×3厘米的密度直接将种根植入床畦内,覆盖2厘米厚的细肥,保持土壤湿度,插后15~20天即可生根出苗。

栽培管理

1、苗期管理:春季清明前播种,播种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周围用细土压严,防止进风。阳畦和小拱棚育苗,夜间要加盖草苫。夏至至处暑前育苗的,应在苗床上加遮阳设施,防止灼伤幼苗。出苗后要及时间苗拔草,***次间苗应在子叶充分展开时进行,苗距1~1.5厘米,第二次在2叶时进行,苗距为2~3厘米。苗床土壤的适宜含水量是20%~22%,当苗床土壤含水量降低到17%时应及时浇水。

2、中耕除草:一般中耕除草3次;第1次在返青时或苗高约6厘米时进行;第2次在6月份;第3次在7、8月进行。封垄后不便再行中耕除草。药材种植禁用除草剂。

3、水肥管理:以施基肥为主,如基肥不足,可结合中耕除草追肥。雨季注意排水防涝。积水影响丹参根的生长,降低产量、品质,甚至烂根死苗。

4、花期管理:开花期除准备收获种子的植株外,必须分次将花序摘除,以利根部生长。

病虫害防治

丹参如果在生地上种植,少有病虫害发生,但要勤观察,一旦发病,及早防治。

1.根腐病。5~11月发生,尤其在高温多雨季节危害严重,根部腐烂可使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雨季注意排水,发病初期用50%托布津800~1000倍液浇灌。

2.根结线虫病。砂性重的土壤,因透气性好,易发病。观察到在须根上形成许多瘤状结节,植株地上部矮小萎黄,应考虑到由根结线虫寄生引起的。防治方法:建立无病留种田,并实施检疫,防止带病繁殖材料进入无病区;与禾本科作物轮作,不重茬。

3、叶斑病。一种细菌性病害。叶片上生有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深褐色病斑,严重时病斑扩大汇合,致使叶片枯死。5月初始发,一直延续到秋末。防治方法:基部病叶,改善通风条件,注意排水;冬季清园,处理残株。

4.菌核病。发病植株茎基部、芽头及根茎部位逐渐腐烂变褐色,并在发病部位及附近土面以及茎秆基部的内部,生有黑色鼠粪状的菌核和白色菌丝体,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疏沟排水;实行水旱轮作。

5.棉铃虫。幼虫钻食蕾、花、果,影响种子产量。防治方法:可在蕾期喷生物杀虫剂防治。

6.银纹夜蛾。幼虫咬食叶片,夏秋多发。防治方法:可在幼龄期用对症的生物农药防治。此外,还有蛴螬、蚜虫等危害应注意防治。

三、丹参用什么除草剂专家建议

你好,我是晴格格,丹参是比较名贵的中草药,下面就有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丹参也叫做赤参,紫丹参,红根等,是一味比较名贵的中草药,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主要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和疮疡肿痛等病症,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所以种植丹参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丹参通常3月中下旬进行种植。种植以前,把径粗0.7-1厘米的嫩根切成5-7厘米的小段作种根。选择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栽培,土壤过粘,通气和排水不良,经常引起丹参烂根。种植丹参应该选择2年以上没有施用过化学肥料、农药和没有残留有害物质的土地进行种植。每亩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4000千克、钙镁磷肥或者过磷酸钙100千克,深耕25-30厘米,然后耕耙平整做畦。

丹参的繁殖主方法要有以下几点:

1. 种子育苗:

(1)种子处理:用30-35摄氏度温水浸泡种子10-12小时然后捞出稍晾一下。放入极少量食用碱进行揉搓。再用清水冲洗干净装入催芽布袋或者其它容器里,放在温度25-30摄氏度、湿度95%以上的环境里催芽,每天翻动2-3次。经过5-6天有40%-60%的种子显露胚根以后就可以播种了。

(2)播种:播种以前灌足底墒水。播量按行距3厘米,株距3厘米的标准,每8平米苗床以可以育成8800棵丹参种苗,供1亩土地移栽使用。播种前按每8平米苗床备高效固氮抗病组合菌0.5千克,腐熟干牛粪或者营养细土5千克配制成生物菌肥,均匀撒施畦面,然后把种子均匀播撒在生物菌肥上面,然后在种子上面覆盖1厘米的过筛细土或者细沙。

2. 分根繁殖育苗:

丹参收挖的时候,留种用的不挖,到第二年立春后2-3月随挖随栽,作种用的种根应该选择直径0.7厘米左右,健壮、无病虫、皮色红的一年生根为好。制种的时候剪成6厘米长的节段,上口剪平,下口剪斜,并把剪口在草木灰中蘸一下。插根的时候,应该把根的头、尾、中间节段分开归类摆放。按行距30厘米开沟,沟深8厘米,然后按株距3厘米把种根摆在沟内。根条大头向上。不能倒置,头部略低于畦面2厘米。接着挖第二行沟并把挖出的土填入行沟内,填土至半沟的时候充分浇水,使土湿透,再填平沟。也可以不开沟按行距20厘米,株距3厘米的密度直接把种根植入床畦内,覆盖2厘米厚的细肥,保持土壤湿度,插后15-20天就可以生根出苗了。

丹参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苗期管理:春季清明前播种,播种以后马上覆盖塑料薄膜,周围用细土压严,防止进风。阳畦和小拱棚育苗,夜间要加盖草苫。夏至到处暑前育苗的,应该在苗床上加遮阳设施,防止灼伤幼苗。出苗后要及时间苗拔草,第一次间苗应在子叶充分展开的时候进行,苗距1-1.5厘米,第二次在2叶时进行,苗距为2-3厘米。苗床土壤的适宜含水量是20%-22%,当苗床土壤含水量降低到17%时应该及时浇水。

2. 中耕除草:通常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在返青时或者苗高约6厘米时进行;第二次在6月份;第三次在7-8月进行。封垄后不便再行中耕除草。药材种植禁止使用除草剂。

3. 水肥管理:以施基肥为主,如过基肥不足,可以结合中耕除草追肥。雨季注意排水防涝。积水影响丹参根的生长,降低产量、品质,甚至会造成烂根死苗。

4. 花期管理:开花期除准备收获种子的丹参外,必须分次把花序摘除,以利丹参根部的生长。

以上就是丹参的繁殖和管理方法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吧!祝大家都能够种植出健康高产的丹参!

四、丹参盖能喷除草剂吗怎么喷

  一、 育苗

  基地的育苗程序分为:选地、施基肥、整地、播种、灌溉、施肥、育苗管理、起苗这几步骤。

  1. 苗木选择 育苗田应该选择离水源较近、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耕作层30厘米以上。土壤比较肥沃的微酸性或微碱性沙壤土。前茬种过小麦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的地块,或选用休闲地。前茬种过花生、蔬菜以及根茎类药材的地块不能作为育苗田。育苗田最好选择在范围之内或附近,便于日后的起苗运输。

  2. 施肥整畦 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000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没有农家肥的育苗田每亩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深翻20厘米以上,耙细、整平,清楚石块杂物,将苗畦整为宽1.2米,深20厘米,畦间宽30厘米的垄面。有种植春玉米的地块也可与玉米套种,玉米行间距不低于1米,育苗前将玉米行间耙细、整平、底肥使用量同上。

  3. 播种 播种时间一般确定在每年的六月底和七月初,在丹参种子收获后就要及时播种,播种量一般控制在每亩3到5公斤,加2到3倍细土混匀,均与的播撒在苗床上,用铁锨拍平,或用铁轨压实,使种子和土壤充分接触后,盖上麦草,以不漏土为宜,再浇透墒水,以使种子保持足够的发芽湿度。玉米行套育将种子与土拌匀后,均匀的撒播在玉米行中,用铁锨轻拍后即可。育苗所用丹参种子应符合天士力公司企业种子质量标准二级以上标准,即发芽率 ≥ 60%,饱满度 ≥ 75%,含水量 ≤ 10%。

  4. 苗床管理 在种子播种后需要认真仔细的做好日常管护工作,坚持每天检查一次,观察苗床墒情和出苗情况。若天干旱,可在覆盖物上喷洒清水以保持苗床湿润,一般播种后土温在15到20 摄氏度之间,有足够的湿度,种子在第四天就开始出苗,15天苗子会基本出齐,种苗出齐后返青时,在傍晚或阴天,要逐渐揭去覆盖物,如不及时到4到6片叶时,结合灌溉或雨天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促苗生长,如有杂草应及时用手拔除,以防荒苗,平时做到有草就除。育一亩丹参苗,可移栽8到10亩大苗。

  二、 移栽

  丹参种子育好后就要准备移栽了,移栽时药农朋友们必须注意,苗子准备、施肥起垄,种苗移栽这几个环节。

  1、苗子的准备 首先要做的是起苗,先用牙撅起苗,除去烂根,虫苗,病苗、弱苗和色泽异常等不合格的苗子,每100苗捆扎一把,捆扎不宜过紧,放入干净的箩筐或用透气好的袋子包装,存放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以防烧苗。基地所用丹参种苗应符合天士力公司制定的《丹参种苗质量标准》,即芦头健壮、根鲜红色;根长10—20厘米,直径0.5厘米以上,无病斑,有少许须根、分根,主根明显。

  2、施肥起垄 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000到2000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硫酸钾5公斤,做底肥。没有农家肥的每亩施磷酸二胺30公斤,硫酸钾复合肥25公斤,尿素5公斤,深翻30到35厘米,整地、耙平、起龙;起垄,垄宽120厘米,高25厘米,垄间距30厘米,大田周围应开排水沟,以利雨季排涝。

  3、种苗移栽

  种苗处理

  移栽前用强力生根粉1000倍溶液浸蘸种苗根部30分钟后移栽,每亩用量20克。蘸根后可显著提高种苗成活率,缓苗快,发根快,并可克服低温时高时低的障碍等。

  移栽时间

  基地丹参以秋栽为主,一般在十月下旬到十一月上旬,宜早不宜迟,早载早生根,来年早返青。秋栽时要特别注意防冻,上冻后既要停止移栽,防止冻伤种苗,造成来年缺苗。

  移栽方法

  采取直立条栽方式,在起好的120厘米宽垄面上沿垄横开沟,株距18—20厘米,行距25厘米,每垄上载五行。苗根过长的要剪掉下部,保留10厘米长的根部即可。移栽成功的关键是要掌握栽直,压实、盖严这三大技术要点,即将种苗尽量垂直立于开好的沟中,培土压实,盖严至微露新芽,每亩约载120000—15000株,栽后视土壤墒情浇适量定根水,切忌漫灌。

  三、田间管理

  要搞好丹参生产,田间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产品最终的质量,产量以及要药农的经济效益,完善丹参大田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除草

  一般除草三次,四月幼苗约10厘米左右时,要对田间杂草进行一次拔出,然后六月上旬开花前后进行一次,八月下旬进行一次。平时做到有草就除,防止荒苗导致减产。丹参种植全过程禁止使用除草剂。

  2、追肥

  春季丹参返青期,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6—7月花期前后,追施尿素5—1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以上施药方法均为撒施法,即结合降雨在雨前撒施至丹参地中。第三次追肥在8到9月间,对基地进行叶面喷肥,可使用磷酸二氢氨或大得禧叶面肥,每隔7天左右喷施一次,连续喷4—5次。

  3、排水灌溉

  和所有的根茎类药材一样,丹参耐旱怕涝,如有积水要及时排除,以防烂根,5到7月份是丹参生长的需水期,如遇干旱,要及时灌溉,但要切忌漫灌,有条件的地方最好采用自动喷灌的形式。

  丹参生长有两个需肥期,第一次出现在返青到花蕾开花这段时间,约60天左右,这时种子开始形成,需要大量物质营养供应。待丹参成熟后,植株生长由生殖生长再次向营养生长过渡,叶片和茎秆中的营养物质集中向根系转移,此时为第二次需肥期,时间为每年7到9月间,做好这两个快速生长期间的大田管理,及时进行追肥和叶面喷肥,对药农的增产意义重大

五、丹参地里专用灭草l

丹参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根据丹参的生活习性,应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浇水方便、地下水位不高的地块,土壤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pH值6~8的沙质壤土。土质粘重、低洼积水、有物遮光的地块不宜种植。丹参为深根多年生植物,种前需施足以磷肥为主的迟效长效厩肥、饼肥或化肥作基肥。一般亩施腐熟的农家肥5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或磷酸二铵20公斤,深翻30~40厘米,一定要打破犁底层,以利根系生长发育。耙细整平,北方作宽1.5~2米的平畦,南方作高15~20厘米的高畦。地块周围挖排水沟,使其旱能浇、涝能排。

二、选用优种

同等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的产量和质量差异很大。选用良种是效益高、见效快农业措施。丹参61-2-22四倍体新品系不仅田间农艺性好,生长势旺,而且根部药材的丹参酮含量也大大高于原植物和其他的四倍体株系,产量高的同时,化学成分含量也高,达到了理想的要求,应在生产上大力推广。

三、移栽

春播后,幼苗培育75天左右即可移栽。可春栽亦可秋栽。春栽于5月中旬,秋栽于10月下旬进行。宜早不宜迟,早移栽,早生根,翌年早返青。栽种时,在畦面上按行距33×23厘米挖穴,穴深视根长而定,穴底施入适量粪肥作基肥,与穴土拌均匀后,每穴栽入种子繁殖的幼苗1~2株,栽植深度以种苗原自然生长深度为准,微露心芽即可。栽后浇透定根水。扦插苗每穴栽1株,按同样方法和栽植密度栽入穴内。

繁殖方式

以分根、芦头繁殖为主,亦可种子播种和扦插繁殖。

(一)分根繁殖秋季收获时,选择直径0.7~1厘米粗、颜色紫红、无病虫害、发育充实的当年生丹参根作种根,湿沙藏至翌春。早春3~4月,将种根切成4~6厘米小段,按行距株距深度35厘米×25厘米×6厘米的规格,将切好的种根竖着放入穴中,一穴一段,大头朝上,切勿颠倒,覆土2厘米左右,不宜过厚,否则影响出苗。每亩用种根50公斤左右。用根段种植,开花晚,当年难收到种子,但根部生长较快,药材产量高。

(二)芦头繁殖在丹参收获时,选取健壮、无病害的植株剪下粗根药用,而将细根连芦头带心叶用作种苗进行种植。大棵的苗,可按芽与根的自然生长状况分割成2~4株,然后再种植。还可以挖取野生丹参,粗根剪下入药,细根连同芦头一起栽种,株、行距与分根繁殖方法相同,时间应在晚秋或早春。用芦头繁殖,栽种后次年即可收获,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好。(三)扦插繁殖北方6~7月,南方4~5月,选取生长健壮、无病的丹参枝条齐地剪下,切成13~16厘米长的小段,下部切口要靠近茎节部位,呈马蹄形。剪除下部叶片,按行株距20×10厘米,将插条斜插于苗床,深为插条的1/2~2/3,覆土压紧,地上留1~2个叶片。家种丹参边剪边插,不能久放,否则影响插条成活率。插后保护土壤湿润,适当遮荫,15~20天即可从最下部的茎节处长出新根。待根长3厘米时,定置于大田。

(四)种子繁殖丹参种子细小,发芽率70%左右,直播法往往出苗不齐,故多选用育苗移栽法。种子宜选用6月份以后成熟的种子,随采随播或9月份播种。北京地区一般于3月在苗床播种,条播和撒播均可。条播行株距30×20厘米,沟深1~1.3厘米,种子与河沙混合,均匀撒于沟内,覆土0.5~0.7厘米。撒播可将种子均匀地撒于地面,用脚踩一遍,使种子与土贴紧,不必覆土。亩播种量0.5公斤左右。播后盖地膜,保温保湿。当地温达到20℃左右时,15~20天出苗。幼苗3~5片真叶时,如发现过密应进行间苗,间出的苗可外行栽植、培育。播种后经2个月生长,即可移栽。

以上4种繁殖方法,以采用芦头作繁殖材料,产量最高。其次是分根繁殖。

五、田间管理

(一)中耕、除草、追肥

4月上句齐苗后,进行1次中耕除草,宜浅松土,随即迫施1次稀薄人畜粪水,每亩1500kg;第2次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中除后追施1次腐熟人粪尿,每亩2000kg,加饼肥50kg;第3次于6月下旬至7月中、下旬,结合中耕除草,重施1次腐熟、稍浓的粪肥,每亩3000kg,加过磷酸钙25kg、饼肥50kg,以促参根生长发育。施肥方法可采用沟施或开穴施入,施后覆土盖肥。

1、丹参根的生长习性

丹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深度可达60~80厘米,所以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砂质壤土上,最有利于根系生长。土壤过粘,通气和徘水不良时,常引起烂根,以致全株枯萎,根的萌芽力较强,可采用分根法繁殖。根条上、中段要比下段发芽生根快。研究表明;丹参根是随着地上部的生长而生长的,后期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地上部生长逐渐缓慢,养分向下部转移,根部的生长更加迅速。

2、丹参的需肥特性

丹参植株的吸肥力很强,依靠其强大的根系,可从土壤的表层与深层吸收养料。在一般中等肥力的土壤中,它就可以生长发育良好,在多施基肥、配合追施氮肥的情况下效果更佳。在氮、磷、钾严重亏缺时,丹参植株会表现出一定的生理病态。在严重缺氮的情况下,初期植株叶片颜色逐渐由深绿变为浅绿,植株生长缓慢;严重时生长点不发育甚至坏死,不再生长新叶,老叶逐渐枯黄,根细小,药材产量很低。在缺磷时,叶为绿色,有时为红褐色,初期叶上有明显褐色斑点,后期斑点扩大并干焦,叶有时扭卷,心叶生长缓慢。缺钾时,植株叶绿色至深绿色,叶片宽大,叶柄细长嫩弱,表现徒长,有时老叶边缘有较大褐斑,叶脉深绿色,其他部分淡绿色,出现明显花斑。

3、丹参的施肥技术

因丹参属于喜肥药用植物,在播种时首先必须要施足基肥;基肥以农家土杂肥料为主,如腐熟的猪、羊栏肥或焦泥灰等,施用量为每667平方米(1亩)1000~1200kg,与土壤混匀后,将土地整细搂平。除施用基肥外,在植株生长过程中,还应追肥至少2~3次。在生长初期追肥,以施用氮肥或人畜粪尿为主;生长中期要看苗施肥;秋后要重施长根肥,以过磷酸钙等磷钾混合肥为好。

(二)除花薹

丹参自4月下旬至5月将陆续抽薹开花,为使养分集中于根部生长,除留种地外,一律剪除花薹,时间宜早不宜迟。

(三)排灌水

丹参最忌积水,在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遇干旱天气,要及时进行沟灌或浇水,多余的积水应及时排除,避免受涝。

第四节 丹参的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一)叶枯病

叶枯病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叶面产生褐色、圆形小斑,病斑不断扩大,中心部呈灰褐色,最后叶片焦枯,植株死亡。5月初发生,一直延续到秋末,6~7月份最严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健壮的种栽,下种前用波尔多液(1∶1∶100)浸种10分钟消毒处理。

2、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及时开沟排水,降低湿度,增强抗病力。

3、发病初期,喷洒60%代森锌6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

(二)菌核病

菌核病病原菌先侵害植株茎基部、芽头及根茎部,浸染部位变成褐色并逐渐腐烂,在病部表面、附近土面及茎杆基部内生有灰黑色的鼠类状菌核和白色的菌丝体。病茎上部及叶片渐趋发黄,最后植株枯死。

防治方法:

1、保持土壤干燥,及时排除积水。

2、发病地可进行水田栽种,淹死种核,再作为丹参栽培田。

3、发病期用50%氯硝铵0.5kg加石灰10kg拌成灭菌药,撒在病株茎的基部及附近土壤,以防止病害蔓延。

4、用50%速克灵1000倍液浇灌。

(三)根腐病

根腐病受害植株,细根首先发生褐色干腐,并逐渐蔓延至粗根。根部横切,可见横断面有明显褐色,即维管束病变。后期根部腐烂,植株地上部萎蔫枯死,最后整个植株死亡。多在5~11月份发生。

防治方法:

1、实行轮作,选择地势高燥的山坡地种植。

2、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疏松土壤,促进植株生长,提高抗病力。

3、发病初期,喷50%托布津800~1000倍液。

(四)根结线虫病

是一种寄生虫病。根结线虫侵入根部后,刺激寄主细胞加快分裂,使根系受害部形成瘤状肿块。细根和粗根各个部位的肿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这是线虫病的显著特征。瘤状体初为黄白色,外表光滑,以后变成褐色,最后破碎腐烂。剖开虫瘿,呈透明状,内含无色透明小粒。线虫寄生后,植株根系功能受到破坏,影响养分吸收,致使植株地上部枯死。

防治方法:

1、水旱轮作,有利淹死线虫,减轻危害。,

2、选择肥沃的土壤,避免沙性过重的地块种植,减轻线虫病发生。

3、用80%二溴氯苯烷2~3kg加水100kg,栽种前15天开沟施入土壤中,并覆上土,防止药液挥发,提高防治效果

二、虫害

粉纹夜蛾

粉纹夜蛾一般在夏、秋季发生,幼虫咬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全部吃光。粉纹夜蛾每年发生5代,以第二代幼虫于6~7月份开始危害丹参叶片,7月下旬至8月中旬危害最为严重。

防治方法:

1、收获后将病株集中烧毁,以杀灭越冬虫卵。

2、可于地中悬挂黑光灯,诱杀成蛾。

3、幼虫出现时,用10%杀灭菊酯2000~3000倍液或90%敌百虫800倍液喷杀。每周1次,连续喷2~3次。

丹参种植主要是品种和密度及等效施肥,要保证在一年的生长期内和根系膨大期内都有肥效,这样就能高产,密度不宜过大,亩种植9000至12000棵为宜,密植两万株的方法。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返回栏目
热门图文